新近获得爵士头衔的英裔美国电影制作人克里斯托弗·诺兰正处于其非凡职业生涯的巅峰。他2023年的传记史诗片《奥本海默》不仅在全球票房上表现出色,更横扫颁奖季,最终在2024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斩获了他的首个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奖。这次胜利,连同他赢得的众多英国电影学院奖、金球奖和工会奖,与其说是一次简单的获奖,不如说是业界对其独特才华的最终认可——他始终能将思想深度与巨大的大众吸引力巧妙融合。诺兰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他于2024年获得了英国电影学院(BFI)颁发的享有盛誉的会士头衔,并被查尔斯三世国王授予爵士称号。凭借其作品在全球累计超过66亿美元的票房,克里斯托弗·诺兰爵士重塑了商业大片的格局,而他从低成本创新者到电影巨匠的旅程,正如他备受赞誉的叙事一样错综复杂。
伦敦起源,跨洋视角:电影人的炼成
克里斯托弗·爱德华·诺兰于1970年7月30日出生于伦敦威斯敏斯特,他的成长经历赋予了他独特的双重视角。他的父亲布伦丹是一位英国广告公司高管,而他的美国母亲克里斯蒂娜曾是一名空乘,后来成为英语教师。这样的家庭背景意味着诺兰和他的兄弟们——马修以及未来的合作伙伴乔纳森——童年时期穿梭于伦敦和芝加哥地区之间,尤其是在伊利诺伊州的埃文斯顿。这种跨大西洋的经历,体现在克里斯托弗和乔纳森不同的口音上,很可能培养了他作品中显而易见的局外人视角和广阔的文化视野。诺兰拥有英国和美国双重国籍。
他对电影的迷恋很早就被点燃了。七岁时看了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后,他开始借用父亲的Super 8摄影机,用玩具人偶制作定格动画短片,甚至创作了一部致敬《星球大战》的作品,名为《太空大战》。斯坦利·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和雷德利·斯科特的反乌托邦影像等作品进一步塑造了他年轻的想象力。
诺兰在赫特福德郡的海利伯里公学接受教育后,进入伦敦大学学院(UCL)攻读高等教育。值得注意的是,他没有选择电影学院,而是攻读了英国文学学位,这一决定或许培养了他对叙事结构和复杂主题的深刻理解。他曾谈到希望电影制作人能像小说家一样享有叙事自由,这种观点很可能源于他的文学研究,并在他与弟弟乔纳森经常合著的剧本中复杂且常具小说结构的构建中得到体现。
在伦敦大学学院期间,诺兰通过大学的电影社团沉浸在电影实践中,利用其16毫米摄影机和剪辑室。正是在这里,他学会了“游击式”技巧——一种足智多谋、独立自主的方法——这对他执导首部故事长片至关重要。这种亲力亲为、低成本的实践基础很可能在他后来的作品中根植了对实景特效和摄影机内解决方案的偏爱,即使是在超大预算的制作中也是如此。同样重要的是,正是在伦敦大学学院电影社团,他遇到了同学艾玛·托马斯。他们于1997年结婚,并形成了持久的个人和专业伙伴关系,托马斯制作了诺兰的每一部故事长片,为他雄心勃勃的愿景提供了稳定的基础。
从游击式黑色电影到好莱坞敲门砖:《追随》与《记忆碎片》
在执导故事长片之前,诺兰执导了几部短片,包括《塔兰泰拉》、《盗窃》和《涂鸦虫》,同时靠执导企业和工业宣传片谋生。他的故事长片处女作《追随》(1998年)充分体现了他在伦敦大学学院学到的足智多谋。这部影片用16毫米胶片在周末拍摄,成本仅为6000美元,资金来自他日常工作的收入,演员和工作人员都是朋友,拍摄地点则是他们的公寓。影片的灵感来源于诺兰自己公寓被盗的经历,这部关于一个作家跟踪陌生人的新黑色惊悚片已经展现了诺兰的关键元素:旨在增强神秘感和主题深度的非线性叙事结构,以及对痴迷和模糊道德界限的着迷。它在国际电影节上的成功为诺兰赢得了重要的行业关注。
这种信誉为《记忆碎片》(2000年)铺平了道路,这部影片真正宣告了他的到来。影片改编自他弟弟乔纳森的短篇故事《记忆碎片》,由盖·皮尔斯饰演莱纳德·谢尔比,一个患有顺行性遗忘症,正在寻找杀妻凶手的男人。《记忆碎片》是一部结构创新的杰作。它的叙事在两条交替的时间线中展开——一条彩色时间线按时间倒序推进,另一条黑白时间线按时间正序推进——并在影片高潮处汇合。这种不稳定的结构巧妙地反映了莱纳德无法形成新记忆的状态,让观众沉浸在他支离破碎的现实感知中。
尽管结构复杂,《记忆碎片》还是成为了评论界和商业上的现象级作品。它最初被担心其非传统结构的制片厂拒绝,但独立发行商Newmarket冒险发行了它,影片获得了如潮好评,最终在全球获得了4000万美元的票房,而预算据报道在450万至900万美元之间。这部影片为诺兰和他的弟弟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提名。除了是一部热门影片,《记忆碎片》还确立了诺兰的标志性风格——非线性情节与心理深度交织,探索记忆、身份和主观真相的主题——并成为了他进入好莱坞的毋庸置疑的敲门砖。影片在最初的行业怀疑下取得的成功,证明了诺兰挑战性方法的商业可行性,为他未来的项目赢得了重要的议价能力。
进入制片厂体系:《白夜追凶》与通往哥谭之路
诺兰的下一步是《白夜追凶》(2002年),这是他首次涉足大型制片厂电影制作。这部影片翻拍自1997年的挪威惊悚片,由阿尔·帕西诺、罗宾·威廉姆斯和希拉里·斯万克等好莱坞重量级演员主演。故事发生在阿拉斯加永恒的白昼中,这部心理剧情片讲述了一位受困扰的侦探在追捕凶手的同时,与内疚引起的失眠作斗争的故事。
《白夜追凶》被证明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项目。这是诺兰唯一一部没有同时获得编剧或制片人署名的故事长片,要求他在制片厂设定的参数内工作。影片获得了积极评价,其氛围和表演受到赞扬,并在票房上取得了稳健的成功,在全球获得了超过1.13亿美元的票房,而预算为4600万美元。这次成功有力地证明了诺兰在与制片厂体系合作并管理一线人才的同时,能够制作出高质量、具有商业可行性的电影。在《记忆碎片》的独立电影成功之后,《白夜追凶》的可靠表现巩固了诺兰作为一名能够驾驭更大预算和复杂叙事的导演的声誉,为华纳兄弟公司信任他执掌他们最有价值但近期声誉受损的资产之一——蝙蝠侠——奠定了基础。
重塑骑士:《蝙蝠侠:侠影之谜》与黑暗骑士三部曲
2003年,华纳兄弟公司委托诺兰重启蝙蝠侠系列,该系列自1997年《蝙蝠侠与罗宾》的评论失败后一直沉寂。诺兰以独特的视角处理《蝙蝠侠:侠影之谜》(2005年):将角色置于现实主义和心理可信度中,专注于布鲁斯·韦恩的起源和动机。他旨在摆脱他认为的前作那种风格大于内容的做法,转而追求戏剧性的分量和情感深度。他选择克里斯蒂安·贝尔饰演主角,并组建了包括迈克尔·凯恩、连姆·尼森、加里·奥德曼和摩根·弗里曼在内的全明星配角阵容,诺兰打造了一个更黑暗、更 gritty 的哥谭市。
尽管考虑到该系列近期的历史,最初的预期并不高,但《蝙蝠侠:侠影之谜》取得了巨大成功。它获得了好评,其智能的剧本和成熟的基调受到赞扬,并在全球获得了3.75亿美元的票房,而预算为1.5亿美元,成功地为新一代复活了这位披风斗士,并显著提升了诺兰和贝尔的职业生涯。
这次成功为《蝙蝠侠:黑暗骑士》(2008年)奠定了基础。它不仅仅是一部续集,更成为了一个文化现象。希斯·莱杰凭借其在片中饰演小丑而赢得奥斯卡(追授)的表演,影片被评论家誉为杰作,不仅是超级英雄类型片的杰作,更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犯罪传奇。它打破了票房纪录,成为诺兰首部(也是当时少数几部)在全球票房超过10亿美元的影片。诺兰凭借其作品获得了美国导演工会奖、美国编剧工会奖和美国制片人协会奖提名。
诺兰以《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2012年)结束了他的蝙蝠侠传奇,这部影片同样取得了评论界和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为三部曲画上了壮观的句号,全球票房超过10.8亿美元。
总的来说,黑暗骑士三部曲不仅仅赚了钱;它从根本上重新定义了超级英雄类型片的潜力。通过注入心理复杂性,探索混乱、秩序、牺牲和道德的主题,并将奇幻元素置于一个有形、 gritty 的现实中,诺兰提升了素材的高度,吸引了通常只为更传统享有盛誉的类型片保留的观众和评论界赞誉。巨大的成功,特别是《蝙蝠侠:黑暗骑士》的成功,赋予了诺兰在行业内前所未有的创作自由和资金支持,使他能够追求他最雄心勃勃的原创愿景。
蝙蝠侠之间:幻术与盗梦(《致命魔术》、《盗梦空间》)
即使在执导大获成功的蝙蝠侠系列期间,诺兰也展现了他对原创故事讲述的承诺。在《蝙蝠侠:侠影之谜》和《蝙蝠侠:黑暗骑士》之间,他执导了《致命魔术》(2006年)。这部影片改编自克里斯托弗·普里斯特的小说,是一部错综复杂的时代惊悚片,讲述了19世纪末两位敌对的魔术师(由克里斯蒂安·贝尔和休·杰克曼饰演)在一场致命的竞争游戏中互相较量。影片因其复杂、充满反转的叙事(呼应了影片中描绘的幻术)而受到赞扬,并在票房上表现稳健,全球票房达1.09亿美元,其评论声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提升。
在《蝙蝠侠:黑暗骑士》取得巨大成功之后,诺兰利用他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将一个他长期珍视的个人项目变为现实:《盗梦空间》(2010年)。据报道,他为此剧本构思了十年,《盗梦空间》是一部高概念的盗窃惊悚片,故事发生在一个人的思想架构中,由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多姆·科布,一个通过进入人们的梦境来窃取信息的盗贼。影片以其错综复杂的多层叙事(探索嵌套的梦境状态及其不同的时间动态)、令人惊叹且常通过实景实现的视觉特效(例如著名的旋转走廊场景),以及对诺兰熟悉主题的探索(现实的本质、记忆、悲伤和时间)吸引了观众。《盗梦空间》成为全球票房大片,票房超过8.39亿美元,获得了广泛的评论赞誉,并获得了八项奥斯卡提名,赢得了四项(包括最佳摄影和最佳视觉效果)。
在执导蝙蝠侠系列影片之间和之后制作这些复杂、原创的影片,凸显了诺兰开辟自己道路的决心,他将系列片的成功作为跳板,去追求更具风险、更个人化的愿景。《盗梦空间》的成功尤其证明,仅凭诺兰的名字就能将一个原创、具有挑战性的概念变成一个重大的电影事件,巩固了他作为一位能够提供智力刺激和商业大片奇观的导演的品牌。无论是《致命魔术》还是《盗梦空间》,都继续深入探讨了他反复出现的主题领域——前者是幻术、痴迷和竞争,后者是时间、记忆和现实的滑稽本质——展示了他艺术关注点在不同类型片中的一致性。
拓展视野:科幻史诗与历史剧情(《星际穿越》、《敦刻尔克》、《信条》)
在黑暗骑士三部曲之后的十年里,诺兰继续突破界限,将他的标志性风格应用于不同的类型片。《星际穿越》(2014年)标志着他回归雄心勃勃的科幻领域。影片由马修·麦康纳、安妮·海瑟薇和杰西卡·查斯坦主演,讲述了一场穿越虫洞的危险旅程,旨在为人类寻找一个新的宜居星球。影片平衡了宏大的宇宙奇观——令人惊叹的太空、黑洞和时间膨胀的描绘,通常通过实景模型和沉浸式IMAX摄影实现——与一个深刻感人的情感核心,围绕着麦康纳饰演的库珀和他的女儿墨菲之间的关系展开。影片获得了积极评价,全球票房超过7亿美元。
凭借《敦刻尔克》(2017年),诺兰挑战了历史战争片,对二战期间盟军士兵从法国撤离的 harrowing 事件提供了独特、感官的视角。诺兰没有专注于传统的战斗叙事,而是打造了一部高潮迭起的惊悚片,强调事件中令人痛苦的悬念和体验式现实。影片创新的结构交织了三个不同时间线(陆地、海上、空中),以不同的速度展开,对话极少,并大量使用了实景特效(包括真实的时代船只和飞机)和令人惊叹的IMAX摄影来让观众沉浸其中。《敦刻尔克》获得了普遍赞誉,全球票房达5.3亿美元,并为诺兰赢得了他的首个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
《信条》(2020年)让诺兰回到了烧脑的科幻谍战领域。影片由约翰·大卫·华盛顿和罗伯特·帕丁森主演,以复杂的“时间反演”概念为特色,其中熵可以逆转,导致物体和人物在时间中倒退。影片在充满挑战的COVID-19大流行期间上映,票房(全球3.65亿美元)受到影响,尽管在当时仍然可观。评论界认为《信条》雄心勃勃,技术精湛,但也有人认为这是诺兰作品中最复杂、情感上最疏离的一部。
这一时期牢固确立了诺兰致力于创作大型、技术复杂的电影事件,这些事件明确是为影院体验而设计的。他继续倡导IMAX和实景特效,加上日益复杂的叙事,有力地对抗了流媒体的兴起,强化了在最大屏幕上共同观看的独特价值。此外,他将自己独特的作者签名应用于硬科幻、战争史诗和谍战惊悚片的能力,展示了他非凡的多样性和艺术范围。
《奥本海默》现象:传记片变商业巨制,奖项统治
诺兰最近的影片《奥本海默》(2023年)标志着又一次重要的演变。这部长达三小时的史诗传记片,记录了“原子弹之父”J·罗伯特·奥本海默的一生,重点讲述了他在曼哈顿计划中的作用及其毁灭性后果。影片由希里安·墨菲主演,这是他与诺兰的第六次合作,但却是首次担任主角,他的表演支撑了影片复杂的叙事。诺兰通过交织的时间线构建影片,利用彩色和黑白序列来区分不同的视角和时间段。
尽管对于一部以对白为主的历史传记片来说,这完全违背了传统的行业智慧,但《奥本海默》却成为了一个全球文化事件和票房巨头。它在全球获得了近10亿美元的票房,成为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传记片和二战电影。评论界的赞誉同样排山倒海。影片统治了2023-2024年的颁奖季,最终获得了七项奥斯卡奖,包括诺兰本人期待已久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希里安·墨菲赢得了最佳男主角奖,小罗伯特·唐尼凭借对刘易斯·施特劳斯的刻画获得了最佳男配角奖。影片还在英国电影学院奖(7项)、金球奖(5项)、美国演员工会奖、美国制片人协会奖和美国导演工会奖等主要奖项中横扫千军。主要合作者也获得了认可,霍伊特·范·霍特玛获得了奥斯卡和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摄影奖,路德维希·戈兰松获得了最佳原创配乐奖,詹妮弗·拉梅获得了最佳剪辑奖。
《奥本海默》的成功是一个强有力的宣言。它证明了诺兰将具有挑战性、面向成年观众的素材转化为全球必看事件的独特能力,打破了商业大片的类型预期。他的合作者获得的广泛认可,凸显了他一贯组建的创意团队的实力,这些团队建立在长期合作关系和共同愿景之上——正如墨菲所说,他们的合作关系跨越了20年。对诺兰而言,在多次提名后终于赢得最高导演和影片奥斯卡奖,标志着职业生涯的一个里程碑,是同行认可的决定性时刻,巩固了他在电影史上的地位。
诺兰的标志:时间、现实与电影技艺
在跨越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克里斯托弗·诺兰培养了独特且极具辨识度的电影标志。其中核心是他对时间和叙事结构的持久迷恋。从《记忆碎片》的倒叙结构到《盗梦空间》和《敦刻尔克》的嵌套时间线,以及《信条》的时间反演机制,诺兰始终操纵时间顺序,并非作为一种噱头,而是作为探索视角、因果关系和时间本身主观体验的工具。
他对实景特效和摄影写实主义的执着是另一个标志性特征。在一个由CGI主导的时代,诺兰坚持尽可能多地在摄影机内完成拍摄,他认为即使是最复杂的数字创作也缺乏物理现实的感官冲击力。这种奉献精神延伸到在城市街道上翻转卡车(《蝙蝠侠:黑暗骑士》)、建造旋转布景(《盗梦空间》)、使用真实的时代飞机(《敦刻尔克》)以及在没有CGI的情况下重现三位一体原子弹试验(《奥本海默》)。这种方法赋予了他的影片一种有形、沉甸甸的质感,增强了它们的沉浸力量。
诺兰也是大画幅胶片摄影,特别是IMAX的不知疲倦的倡导者。他在推广使用笨重的IMAX摄影机进行叙事故事片拍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它们创造出无与伦比的规模、清晰度和沉浸感的序列。这种技术选择与他倡导影院体验紧密相连,他创作的影片明确是为了在最大可能的画布上压倒观众的感官。
在主题上,诺兰始终回归深刻的生存和认识论问题。他的影片深入探讨了记忆和身份的本质(《记忆碎片》、《盗梦空间》)、秩序与混乱的冲突(黑暗骑士三部曲)、道德和牺牲的复杂性(《致命魔术》、《星际穿越》、《奥本海默》),以及现实本身的主观感知。他的主人公常常是痴迷的、道德模糊的人物,被悲伤、内疚或某种驱动力所困扰。
这种一贯的愿景是通过持久的合作实现的。他的妻子艾玛·托马斯制作了他所有的故事长片。他的弟弟乔纳森·诺兰是重要的编剧伙伴。他与摄影师沃利·菲斯特以及后来的霍伊特·范·霍特玛、作曲家大卫·朱利安、汉斯·季默和路德维希·戈兰松、剪辑师李·史密斯和詹妮弗·拉梅,以及迈克尔·凯恩(8部影片)和希里安·墨菲(6部影片)等演员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这些反复出现的合作关系显著地贡献了他作品独特的视觉、声音和感觉。
下一个航程:挑战荷马史诗《奥德赛》
刚从《奥本海默》的辉煌中走出来,克里斯托弗·诺兰正着手进行他的下一个宏大项目:大规模改编荷马的古希腊史诗《奥德赛》。这部影片由环球影业发行,定于2026年7月17日在影院上映。
经常合作的马特·达蒙(曾出演《星际穿越》和《奥本海默》)已确认将主演传奇希腊国王奥德修斯,他在特洛伊战争后踏上了危险的、长达十年的返回伊萨卡的旅程。演员阵容一如既往地星光熠熠,包括汤姆·赫兰德、安妮·海瑟薇(继《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和《星际穿越》后再度合作)、赞达亚、露皮塔·尼永奥、罗伯特·帕丁森(继《信条》后再度合作)、查理兹·塞隆、乔·博恩瑟、艾伦·佩奇等众多影星。
环球影业将该项目宣传为“一部在全球各地拍摄的神话动作史诗”。影片于2025年2月下旬开拍,计划在摩洛哥、意大利、希腊、英国、苏格兰和爱尔兰等地取景。据报道,预算高达2.5亿美元,可能成为诺兰职业生涯中成本最高的影片。进一步增加期待的是,制作方承诺将使用“全新的IMAX胶片技术”,这表明诺兰将再次与他的摄影指导霍伊特·范·霍特玛一起,推动大画幅摄影的技术边界。
改编《奥德赛》,这部西方文学的奠基之作,对诺兰来说是一个典型的雄心勃勃的选择。这部史诗关于旅程、归乡、身份、诱惑和时间流逝的主题,与他既定的电影关注点深度契合。诗歌的结构以“in medias res”(故事从中间开始)闻名,这也为诺兰偏爱非线性叙事和从多个视角探索事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奥本海默》之后选择荷马,延续了诺兰以其标志性的智力严谨和宏大场面相结合的方式处理 monumental 主题的轨迹,使得《奥德赛》成为未来几年最受期待的电影事件之一。
结语:克里斯托弗·诺兰爵士的持久愿景
从《追随》的微预算独创性到《奥本海默》囊括奥斯卡奖的辉煌,克里斯托弗·诺兰爵士的职业生涯是一部不断升级的雄心和坚定不移的愿景的研究。他从独立电影制作走向制片厂体系的巅峰,并非通过妥协他复杂的电影理念,而是通过证明其巨大的艺术和商业力量。他重新定义了类型片,特别是超级英雄电影,为其注入了此前被认为与商业大片娱乐不相容的心理深度和现实主义。
诺兰是影院体验的坚定捍卫者,他利用IMAX等尖端技术和对实景特效的承诺,创造出需要在大银幕上观看的沉浸式电影事件。他的影片不断挑战观众,编织错综复杂的叙事,探索关于时间、记忆、身份和现实本质的深刻问题。
他近期获得的爵士头衔和奥斯卡奖胜利,巩固了一个已然以评论赞誉和惊人票房成功为标志的传奇。然而,诺兰丝毫没有停下脚步的迹象。凭借《奥德赛》,他准备踏上另一段史诗般的旅程,承诺以突破性的技术和他 unmistakable 的导演标志,将人类最古老的故事之一搬上银幕。对于全球观众来说,这一前景证实,诺兰的时刻远未结束;它仅仅进入了下一个引人入胜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