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斯塔夫·克林姆特肖像画在苏富比布劳耶大楼首场拍卖中以2.364亿美元创下成交纪录

Lisbeth Thalberg
利斯贝特-塔尔贝格 (Lisbeth Thalberg)
记者兼艺术家(摄影师)。MCM 艺术版编辑。联系
Gustav Klimt's Portrait of Elisabeth Lederer

古斯塔夫·克林姆特(Gustav Klimt)的巨作《伊丽莎白·雷德勒肖像》(Portrait of Elisabeth Lederer)在苏富比于纽约布劳耶大楼(Breuer Building)举行的首场晚间拍卖会上,以2.364亿美元的天价成交,成为苏富比历史上价值最高的拍品。 这笔交易标志着该艺术家市场价值的重大重估,不仅将克林姆特此前的拍卖纪录翻了一番以上,更确立了该画作作为拍卖史上成交价第二高艺术品的地位。

这幅作品是伦纳德·A·劳德(Leonard A. Lauder)珍藏系列的核心展品。最终成交价是在经历了长达二十分钟的激烈竞价后达成的,期间吸引了至少六位不同的收藏家参与角逐。 最终,该拍品由苏富比副主席兼印象派及现代艺术部主管朱利安·道斯(Julian Dawes)代表一位客户通过电话竞投成功拿下。

历史意义与传承

这幅全身肖像画创作于1912年至1917年间,正值克林姆特的成熟巅峰期,画中人物为伊丽莎白·弗朗西斯卡·雷德勒(Elisabeth Franziska Lederer)。此类尺幅宏大且技艺精湛的作品在博物馆馆藏之外极其罕见;在此次拍卖之前,这幅画布被认定为仅存的两幅仍由私人收藏的此类委托肖像画之一。

该画作的传承在维也纳分离派运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分量。伊丽莎白是实业家奥古斯特·雷德勒(August Lederer)和瑟琳娜·雷德勒(Serena Lederer)的女儿,这对夫妇被公认为克林姆特最重要的赞助人。在克林姆特与维也纳艺术体制发生冲突后,雷德勒家族为艺术家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资金和社会支持,并最终收集了他最重要的一批作品。伊丽莎白亲切地称呼这位艺术家为“叔叔”,她曾回忆起长达三年的艰辛创作过程,提到了艺术家特有的完美主义倾向以及在绘画过程中直言不讳地表达不满。

劳德家族的传奇

此次拍卖也彰显了伦纳德·A·劳德(Leonard A. Lauder)独到的策展眼光。作为五十多年来美国文化景观中的关键人物,劳德最著名的成就是建立了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的立体主义艺术私人收藏——其中九十件开创性作品已捐赠给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他的慈善足迹也深深延伸至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他历史性的资金捐助促成了该机构搬迁至市中心新址。 劳德的收藏史可追溯至1966年,始于他在苏富比帕克-伯内特(Sotheby’s Parke Bernet)购入的一幅库尔特·施维特斯(Kurt Schwitters)的拼贴画。

市场背景

雷德勒肖像画的成交为劳德珍藏专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报道,当晚几乎所有拍品的成交价都超出了预估价。拍卖目录中还包括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和艾格尼丝·马丁(Agnes Martin)的重要作品。

晚间的拍卖活动计划以另一场名为“现在与当代”(Now & Contemporary)的专场收尾。在随后的拍品中,值得注意的是毛里齐奥·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的作品《美国》(America)——一个用18K金铸造且功能齐全的马桶。这件观念艺术作品的起拍价被设定为反映市场收盘时该作品黄金重量的原材料价值。

分享本文
没有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