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e Gallery「land marks」:17位艺术家围绕身份、空间与场所展开对话

Lisbeth Thalberg
利斯贝特-塔尔贝格 (Lisbeth Thalberg)
记者兼艺术家(摄影师)。MCM 艺术版编辑。联系
Sarah Martin-Nuss, Developing Harmonies, 2025 © Sarah Martin-Nuss Studio

Pace Gallery 将呈现群展 land marks,汇集17位艺术家的新作与近期作品,探讨个体身份如何在所处环境的关系中生成。展览于画廊洛杉矶空间举办,将房间、景观与公共聚会场所视为记忆的载体——它们既塑造、也映照个体。

由 Pace 副总裁、长期活跃于洛杉矶艺术界的 Joshua Friedman 策划,展览将空间理解为情感与心理层面的地形,而不仅是物理范畴。策展思路认为,对“自我”的理解常常依赖对承载自我的地点的理解——从日常居所到社区空间,再到存在、缺席与时间留下痕迹的过渡地带。

展览焦点与主题

land marks 拓展“痕迹(mark)”这一双重概念——既宏大又脆弱,既出于意图也可能偶然。参展作品贯穿着人与环境之间的双向铭刻:人们在世界上留下的痕迹,以及世界在身体与心灵上留下的印记。展览将身份视为经验“刻写”的表面,强调内与外的边界并非封闭,而是多孔、流动并不断被重写。

本次展出逾25件作品,以绘画为核心。参展艺术家包括:Jarvis Boyland、Chioma Ebinama、Janiva Ellis、Jake Grewal、Loie Hollowell、Patricia Iglesias Peco、Li Hei Di、Sophia Loeb、Sarah Martin-Nuss、Marina Perez Simão、Nathlie Provosty、Anne Rothenstein、Kate Spencer Stewart、Reika Takebayashi、Salman Toor、Janaina Tschäpe、Shiwen Wang。整体实践横跨“内/外”、“记忆/时间性”以及“具身知觉”等维度,讨论环境如何积累意义,以及这种沉积如何反过来塑造人的生活、记忆与行动方式。

亮点与新作

多件委约与首次亮相的作品构成展览骨架。Pace 项目中的 Loie Hollowell、Li Hei Di、Marina Perez Simão 呈现的新作,以各自独到的抽象语言,将内在与外在经验的关系推至前台;抽象在此成为绘制“具身知觉—语境条件”边界的工具。同时,伦敦艺术家 Sophia Loeb 的全新、首次面世的绘画,通过姿态性的笔触与波动形态,探入空间与景观的感官维度。

来自洛杉矶的 Jarvis Boyland、Patricia Iglesias Peco、Kate Spencer Stewart 聚焦“内在性”的情感与心理复杂性,其作品扎根日常建筑语境,展开关于在场、脆弱与转变的多层阐释。来自纽约的 Janiva Ellis、Sarah Martin-Nuss 与 Janaina Tschäpe 则考察时间性、记忆与具身知觉如何改变“地方性”的体验,提示空间在回忆与运动之中被持续重构。

以互为铭刻为核心的策展框架

land marks 中,“land”被理解为关系的演化性索引,而非固定疆域。曾经居住的房间、社交场域与开放景观被视为意义的累积器。人们在地面、墙面、小径与共享空间留下的痕迹,与这些地点“回赠”的迹象相互对读。正是这份互为铭刻,使展览得以运转:所谓“认识自我”,在于同时读解面向外部的书写与经由时间与语境沉淀的内部层积。

尽管绘画构成展览的支点,整体呈现在方法与地理上有意保持跨界与开阔,汇聚来自洛杉矶、纽约、英国、日本、巴西与希腊、处于不同职业阶段的艺术家。策展脉络容纳具象路径与思辨抽象并置,绘制出建筑、氛围与记忆交汇的复合地形,从而勾勒出将空间视作“可接纳、可记录、亦能回响内部姿态”的“活的媒介”的实践切片。

于 Pace 项目中的定位

洛杉矶的此次呈现延展了 Pace 的更宏观计划:在守护历史谱系的同时,推进当代研究。画廊与抽象表现主义、Light and Space 等重要运动的核心艺术家与遗产长期保持合作,同时也持续投入于 Torkwase Dyson、Loie Hollowell、Robert Nava、Adam Pendleton、Marina Perez Simão 等当代艺术家的创作。历史纵深与当下探询的“双重承诺”,使 land marks 进入对“艺术如何绘制知觉、形式与经验”的持续考察之中。

在现行运营框架下,画廊重视与同侪机构及非营利组织的协作,并通过 Pace Publishing 支持以研究为导向的出版项目,引入新的叙述与方法进入艺术史语境。公共装置、表演、公益项目与其他跨学科计划相辅相成,始终坚持“艺术家优先”的原则。land marks 正是在此生态中突出那些探讨“空间如何被感受、被记忆并被再想象”的实践。

Pace 在美洲、欧洲与亚洲保持全球布局:纽约两处空间与洛杉矶旗舰之外,亦在伦敦、日内瓦、柏林、香港、首尔与东京设有画廊。承办 land marks 的洛杉矶空间,体现出画廊对美国西海岸的长期投入,持续推动以知觉为导向的创作与围绕空间、光与环境的讨论。

作品阅读

参展艺术家将空间同时当作“主题”与“方法”。有人通过渐变、起伏与痕迹构筑近乎“身体性”的空间场,唤起内在状态与感官阈值;也有人将人物置于承载经验厚度的室内或景观之中,以色彩、构图与肌理搭建“在场/失落”的张力;另一些实践聚焦于知觉的时间维度——时间如何改变空间的显露,记忆又如何在久远之后重绘地图。综合观之,这些路径共同构成一幅层积的“图志”,其中 land marks 的 “land” 既是建筑、也是氛围,亦兼具档案属性。

展览并不为“地方”赋予单一含义,而是累积“痕迹—事例”,邀请观者思索环境如何成为兼具个体与集体性质的记录。作品提示:空间从不中立;它记录其中发生的动作与姿态,并反过来影响这些姿态的感受、记忆与理解方式。由此,land marks 将世界解读为一部互动的“重写本”,其中身份与环境持续合著彼此。

**地点与时间:**Pace Gallery,1201 South La Brea Avenue,Los Angeles——2025年11月8日至2026年1月17日。

分享本文
没有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