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克尼与皮耶罗:一次深入的探索

2024年5月30日
David Hockney
My Parents

从2024年8月8日至10月27日,伦敦国家美术馆将展出两幅由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1937年出生)创作的、再现了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基督受洗》(约1437-1445)的杰作。这次展览将与原作并列展示,让观众有机会近距离欣赏这两位艺术大师的作品。

此次聚焦展览将深入探讨具象画家大卫·霍克尼与国家美术馆的长期联系,以及他对其馆藏作品,尤其是15世纪意大利画家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1415/20–1492)的热情追求。霍克尼曾坦言:“我真希望能拥有那幅《基督受洗》,这样我可以每天看上一个小时。”

Piero della Francesca, about 1415/20 - 1492
Piero della Francesca, about 1415/20 – 1492 The Baptism of Christ probably about 1437–1445 Egg tempera on popla 167 × 116 cm © The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在霍克尼的《我的父母》(1977)中,这幅描绘肯尼斯和劳拉·霍克尼的双人肖像画的背景中,通过镜子可以看到一幅《基督受洗》的复制品。而在《在屏幕上看画》(1977)中,霍克尼的好友、比利时裔美国20世纪艺术策展人亨利·盖尔扎勒(Henry Geldzahler)则在艺术家的工作室里注视着一块折叠屏幕,上面贴着四幅国家美术馆收藏的最爱画作的海报,其中包括《基督受洗》。

展览将鼓励观众在15世纪的皮耶罗作品与霍克尼的两幅画作之间进行比较,同时推广“慢看”这一活动。在霍克尼看来,这种方式对于让人们重新发现周围世界的美丽是至关重要的。

这次展览也将成为国家美术馆庆祝其与当代艺术家合作200周年的机会,进一步强化其在艺术家、画作和公众之间建立富有成效的三方对话的重要角色,这是为纪念美术馆双百年庆典的关键元素之一。

皮耶罗是首位撰写透视法专著《绘画透视学》的艺术家,这本专著探讨了如何在平面上创造出三维空间的幻觉。在《基督受洗》中,这幅皮耶罗保存下来的最早期画作之一,他运用了数学原理来安排设计,创造出视觉上和谐且永恒的画面。然而,它所描绘的景观对于原本在意大利中部的观众来说却是熟悉的,从而将他们与新约中这一重要时刻——基督受洗以及祂的神性从天而降的宣告——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次展览还将伴随一本全彩出版物,其中包括对大卫·霍克尼的深入采访。其他章节将探讨在过去两个世纪中,国家美术馆与在世艺术家之间的关系,特别强调其馆藏画作,尤其是《基督受洗》如何一直为艺术家们提供灵感源泉。书中还将讨论美术馆开创性的展览系列“艺术家的眼睛”,在1981年霍克尼参与了这一系列的《在屏幕上看画》,让艺术家作为策展人,以全新的方式与大众分享画作。

大卫·霍克尼说:“我直到18岁才第一次去伦敦。国家美术馆就在那里。那时他们不办展览,但作为学生的我常常去那里。我总是看着弗拉·安杰利科、皮耶罗、维梅尔和梵高。在那些早期的访问中,我记得被皮耶罗的《基督受洗》所震撼,那真是太棒了。我理解复制品的意义。它们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生活,我通过看它们了解了很多东西。另一方面,当你看到真实的画作时,那是完全不同的体验。”

主策展人苏珊娜·艾弗里-夸什博士说:“作为双百年庆典的一部分,这次聚焦展览突出了国家美术馆作为国家创意生活催化剂的强大而隐秘的故事,通过鼓励当代艺术家从其馆藏中汲取灵感。大卫·霍克尼是美术馆的终生追随者,这次展览中他的两幅画作与皮耶罗的《基督受洗》之间的‘对话’证明了这一点。我们邀请观众参与这场视觉对话,尽情享受,从细致观察中获得的乐趣和益处。”

David Hockney
“LOOKING AT PICTURES ON A SCREEN” 1977 OIL ON CANVAS 74 X 74″ © DAVID HOCKNEY
David Hockney
Bern Schwartz David Hockney, 5 July 1977 dye transfer print NPG P1183 ©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London
Avatar of Lisbeth Thalberg

利斯贝特-塔尔贝格 (Lisbeth Thalberg)

记者兼艺术家(摄影师)。MCM 艺术版编辑。联系

发表回复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