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野派》:布雷迪·科贝特执导、阿德里安·布罗迪主演的史诗级建筑奥德赛

2025-04-21 01:20
《粗野派》
《粗野派》

布雷迪·科贝特执导的鸿篇巨制《粗野派》是一部在美学、叙事和艺术表达上都独树一帜的电影。这部由 A24 出品的影片再次征服了奥斯卡,也再次将这家制作公司推向了巅峰:这是一部大胆、从片头字幕就充满原创性、并在主题和美学上都极具力量的电影。

影片由演技精湛的阿德里安·布罗迪主演,讲述了匈牙利裔犹太建筑师拉斯洛·托斯在经历浩劫后,于战后面临美国梦的光明与阴影的复杂历程。这部史诗级制作时长超过三个半小时,叙事跨越数十年,自威尼斯电影节首映便俘获了影评人,科贝特在那里荣获了最佳导演银狮奖,并最终凯旋而归,斩获了包括多项金球奖、英国电影学院奖以及三项奥斯卡金像奖,其中布罗迪获得了最佳男主角奖。影片独特的视觉风格,以 VistaVision 格式为标志,以及其深刻的主题——移民经历、艺术与赞助的关系、创伤的重压——共同巩固了其作为当代电影重要作品的地位。

战后史诗之旅:剧情梗概

《粗野派》的故事围绕拉斯洛·托斯(阿德里安·布罗迪 饰)展开,他是一位匈牙利裔犹太建筑师,曾在包豪斯学习,也是布痕瓦尔德集中营的幸存者。二战结束后,1947年,他移民美国,寻求重建生活、恢复职业声誉,并与他的妻子伊丽莎白(费莉西蒂·琼斯 饰)和孤儿侄女索菲亚(拉菲·卡西迪 饰)重聚,伊丽莎白是一名记者,也是浩劫幸存者(达豪集中营),而索菲亚最初仍滞留在欧洲。

他抵达费城的经历充满了挣扎和困境。他面临表兄阿提拉(亚历桑德罗·尼沃拉 饰)施加的同化压力,最初的失败让他陷入贫困,甚至染上了海洛因成瘾。然而,当神秘而富有的实业家哈里森·李·范布伦(盖·皮尔斯 饰)认可他非凡的才华,并委托他进行一项宏伟项目——建造范布伦研究所,一个雄心勃勃的社区中心时,他的命运发生了巨变。正如影片不祥地预示:“积累权力和铸就传奇都是有代价的。”

人物

拉斯洛·托斯(阿德里安·布罗迪 饰):主人公集天赋、创伤、野心和缺点于一身。布罗迪本人的匈牙利裔犹太背景为这一普遍受到赞誉和嘉奖的表演增添了额外的真实感。

伊丽莎白·托斯(费莉西蒂·琼斯 饰):拉斯洛的妻子并非被动的角色。作为一名记者和幸存者,她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并充当道德指南针,从一开始就对范布伦抱有戒心。她自身的经历和视角对叙事至关重要。

哈里森·李·范布伦(盖·皮尔斯 饰):这位百万富翁赞助人是一个引人入胜且模棱两可的角色。他与拉斯洛建立的关系是大部分戏剧的核心,在导师、剥削以及一些评论家认为可能带有浪漫色彩的潜在紧张关系之间摇摆。皮尔斯的表演也为他赢得了重要的提名。

配角阵容:哈里森傲慢的儿子小哈里·李·范布伦(乔·阿尔文 饰);因创伤而沉默的侄女索菲亚(拉菲·卡西迪 饰);拉斯洛的朋友兼患难伙伴戈登(伊萨赫·德·班克尔 饰);同化了的表兄阿提拉(亚历桑德罗·尼沃拉 饰);以及玛吉·范布伦(斯黛西·马汀 饰)等人物,共同构成了一幅丰富而复杂的人类画卷。

在布雷迪·科贝特雄心勃勃的执导下,《粗野派》被定义为一部跨越数十年的史诗时代剧,从1947年一直延伸到80年代。其长达3小时36分钟(215-216分钟)的片长,在影院放映时通常会包含一个15分钟的中场休息,这凸显了其宏大的规模。

《粗野派》
《粗野派》

一座纪念碑的建造:制作与视觉风格

将《粗野派》搬上银幕的道路,如同影片本身讲述的故事一样艰难而漫长。从构思、编剧到首映,整个项目历时七年。最初计划于2021年在波兰拍摄,但一系列障碍,包括 COVID-19 大流行、资金问题以及费莉西蒂·琼斯怀孕等演员个人情况,导致多次延期和原定演员阵容的变动。科贝特本人形容的“不懈”决心,是克服这些逆境的关键。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部规模如此宏大的电影——其史诗般的野心、时代细节、复杂主题以及对非同寻常的 VistaVision 格式的选择——却以一个显著低的净预算完成,估计不到1000万美元。

主要拍摄工作最终于2023年3月16日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开始。选择匈牙利是出于实际因素(税收抵免、电影实验室)以及科贝特之前对该国的熟悉程度。布达佩斯及其周边地区被用来重现50年代的费城和宾夕法尼亚州乡村。制作团队还前往意大利卡拉拉,在标志性的大理石采石场进行拍摄,科贝特向投资方解释说,这一决定具有重要的主题意义,与占有权以及资本主义甚至对自然材料的影响力有关。拍摄于2023年5月5日结束,进入了长达近二十个月的后期制作阶段。在此期间,出现了一场关于使用人工智能的小争议,后来澄清为使用 Respeecher 技术来提高某些对白口音的准确性。

制作中最具决定性和大胆的决定之一是,影片的大部分镜头都采用了 VistaVision 格式拍摄,这是一种使用每帧8个穿孔、胶片水平移动的高分辨率35毫米格式。摄影指导洛尔·克劳利和科贝特选择这种自60年代以来便已停用的格式,是出于几个相互关联的原因。他们寻求一种“档案”般的质感,一种能够唤起影片所描绘时代(1950年代至1980年代)的过去感。此外,VistaVision 宽广的视野能够捕捉到粗野主义建筑的宏伟,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小格式广角镜头常见的光学畸变。这也是对50年代电影的致敬,包括情节剧和希区柯克的影响,并且旨在为70毫米放映带来沉浸式体验。

然而,使用 VistaVision 带来了巨大的技术和后勤挑战。世界上功能正常的摄像机所剩无几,它们极其笨重,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后期制作同样复杂,需要进行6K扫描,并产生海量数据(700TB)。科贝特甚至牺牲了拍摄天数来承担这种格式的成本。这种对过时且难以驾驭的技术的坚持,尽管预算受限,却展现了深刻的艺术连贯性。这并非怀旧的任性,而是与影片主题(时代真实性、建筑规模)和期望的电影体验(70毫米放映)紧密相连的关键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也使用了其他格式,如标准35毫米、用于特定纹理的16毫米、用于结尾的数字 Betacam 以及用 Alexa 摄像机拍摄的一个独立镜头。引用的视觉影响包括索尔·莱特的摄影作品以及安德鲁·怀斯和爱德华·霍珀的绘画作品。

朱迪·贝克的制作设计对于重塑影片中的世界至关重要,她在匈牙利搭建了模型和布景。凯特·福布斯的服装设计和丹尼尔·布伦伯格屡获殊荣的配乐,以及大卫·扬乔的剪辑,共同完善了影片的美学愿景。

影片由美国、英国和匈牙利联合制作,参与制作公司包括 Brookstreet Pictures、Kaplan Morrison、Andrew Lauren Productions 和 Intake Films。发行方在美国是 A24,国际上由环球影业 / 焦点影业负责。

从威尼斯电影节到奥斯卡:评论反响与奖项

《粗野派》于2024年9月1日在第8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全球首映。影片立即引起轰动,获得了长达(据报道)12分钟的起立鼓掌,并荣获了布雷迪·科贝特的最佳导演银狮奖。影片还在其他电影节放映,如巴利亚多利德国际电影节(SEMINCI)。

颁奖季证实了《粗野派》作为重量级影片的地位。其获奖历程令人印象深刻:

奥斯卡金像奖(第97届):获得10项提名,与另一部影片并列年度提名数第二。斩获3项大奖:最佳男主角(阿德里安·布罗迪)、最佳摄影(洛尔·克劳利)和最佳原创配乐(丹尼尔·布伦伯格)。此外还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配角(盖·皮尔斯)、最佳女配角(费莉西蒂·琼斯)、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剪辑和最佳制作设计的提名。

金球奖(第82届):获得7项提名,并斩获3项主要类别大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和最佳剧情片男主角(布罗迪)。

英国电影学院奖:获得了多项提名和关键奖项,包括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和最佳原创配乐。

其他荣誉:被列入美国电影学会(AFI)年度十大电影,在评论家选择奖中获得9项提名(布罗迪获得最佳男主角),并累计获得众多影评人协会奖项。

我们的观点

双重思考与一个提醒:这部电影耗资1000万美元,却拥有无与伦比的史诗维度和美学野心:它充满了细微之处、宏大的布景,并在视觉层面上拥有巨大的力量:这是一个几乎无人能及的成就,即使是预算超过1亿美元的影片也难以做到。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电影是一个里程碑,它证明了凭借智慧和创造力,几乎一切皆有可能。

说《粗野派》好还远远不够:它几乎在所有方面都堪称杰出,尤其是在美学层面。此外,它的人物充满故事,有趣、戏剧化,而且在叙事上复杂、真实且刻画入微。

影片没有提供简单的答案。它探讨了历史创伤的复杂性、成功的道德模糊性、艺术与权力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移民痛苦的身份和归属感探索。它与粗野主义建筑的联系,更多是隐喻而非字面意义上的,增加了一层意义,引发我们思考所建造的空间如何反映我们个体和集体的心理。

《粗野派》就是那种有些人称之为“故作高深”的电影,而与他们的看法相反,我们在这本杂志上非常喜爱它。

强烈推荐。

发表回复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