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里安·布劳迪:继《钢琴家》后凭《布鲁特主义者》再获奥斯卡,艺术之路多点开花

Adrien Brody
Adrien Brody in The Pianist (2002)

探索这位两度奥斯卡奖得主的历程、他塑造的转型角色、深厚的家庭纽带以及银幕之外的生活。

第二座奥斯卡奖杯铸就独特传奇

2025年3月2日,阿德里安·布劳迪凭借在时代史诗片《布鲁特主义者》(The Brutalist) 中对 László Tóth 这位被过去所困扰的匈牙利裔远见建筑师的精彩演绎,在第97届奥斯卡金像奖上荣获他的第二座最佳男主角奖,巩固了他在好莱坞历史上的地位。这次获奖距离他首次摘得奥斯卡桂冠已过去二十多年,标志着他辉煌地重返表演艺术的巅峰。

这次胜利巩固了布劳迪作为一名能够深度沉浸角色并留下持久影响的演员的声誉。这也使他进入了一个独特的行列:他成为首位凭借前两次提名就两度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的演员,加入了在其提名类别中保持百分百获奖记录的精英演员群体。他首次获奖是在2003年(针对2002年电影年度),凭借罗曼·波兰斯基 (Roman Polanski) 执导的《钢琴家》(The Pianist),那次获奖本身就具有历史意义。年仅29岁的布劳迪成为奥斯卡历史上最年轻的最佳男主角得主,这一纪录至今仍由他保持。那次表演,如同他在《布鲁特主义者》中的演绎一样,涉及扮演一个与大屠杀的恐怖及其后果作斗争的角色,暗示了他的血统与他最受赞誉的作品之间存在着强大的联系。这两个定义性的角色,跨越了他二十多年多元化职业生涯的两端,凸显了这位演员被复杂、深刻人性故事所吸引,这些故事往往需要非凡的投入。

Adrien Brody
Adrien Brody in The Village (2004)

皇后区的根基与创意种子:艺术化的成长环境

阿德里安·尼古拉斯·布劳迪于1973年4月14日出生在纽约市皇后区的伍德哈文 (Woodhaven)。他是家中独子,在一个充满创造力和求知欲的家庭中长大。他的母亲西尔维娅·普拉奇 (Sylvia Plachy) 是著名的匈牙利裔摄影师,父亲艾略特·布劳迪 (Elliot Brody) 是一位退休的历史教授和画家。这样的环境无疑为阿德里安自己多方面的艺术之旅播下了种子。

从小,布劳迪就沉浸在艺术氛围中。他经常陪同母亲为《乡村之声》(Village Voice) 执行摄影任务,他认为这段经历让他习惯了被观察和面对镜头——这对未来的演员来说是宝贵的财富。他的父亲是波兰犹太人后裔,有家人在大屠杀中丧生,这让他与历史和坚韧建立了联系;而他的母亲在1956年苏联镇压后随父母逃离匈牙利,则提供了与移民经历的直接联系。普拉奇本人由一位天主教父亲和一位犹太母亲抚养长大,其母亲在大屠杀中也遭受了损失。这种丰富而复杂的文化遗产,结合了艺术感受力与深刻的历史意识,将深深影响布劳迪的生活和工作。他的父母让他参加表演课程,部分原因是为了在他所居住的社区提供一个建设性的发泄途径,但早期对表演的兴趣已经显现——他曾以“神奇阿德里安”(“The Amazing Adrien”) 的名义在儿童派对上表演魔术,通过幻术和讲故事找到了通往表演的大门。

教育与早期职业生涯:开辟道路

为了培养日益增长的兴趣,布劳迪接受了正规的表演训练。他就读于纽约著名的菲奥雷洛·H·拉瓜迪亚音乐艺术与表演艺术高中 (Fiorello H. LaGuardia High School of Music & Art and Performing Arts),该校以培养年轻才俊而闻名,同时他也在美国戏剧艺术学院 (American Academy of Dramatic Arts) 学习。他的热情很早就显露出来;十三岁时,他已经参演了一部外百老汇戏剧。他的银幕首秀是在1988年的PBS电视电影《终回家园》(Home at Last) 中,随后在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Francis Ford Coppola) 执导的选集电影《纽约故事》(New York Stories, 1989) 的片段中饰演了一个小角色。他还在1988年短暂播出的CBS情景喜剧《安妮·麦奎尔》(Annie McGuire) 中担任常规角色。高中毕业后,他曾短暂就读于石溪大学 (Stony Brook University) 和皇后学院 (Queens College),之后便全身心投入表演事业。

整个90年代,布劳迪稳步积累履历,经常扮演复杂或非传统的角色。一个重要的早期突破来自他在史蒂文·索德伯格 (Steven Soderbergh) 备受好评的1993年剧情片《山丘之王》(King of the Hill) 中饰演的魅力十足的不良少年配角,布劳迪本人认为这个角色至关重要。他出演了《天使在外野》(Angels in the Outfield, 1994) 等影片,并在《子弹》(Bullet, 1996) 中与图派克·夏库尔 (Tupac Shakur) 和米基·洛克 (Mickey Rourke) 对戏。他在独立电影界获得认可,凭借在《餐馆》(Restaurant, 1998) 中饰演一位挣扎的剧作家而获得独立精神奖最佳男主角提名。他还因在斯派克·李 (Spike Lee) 的《山姆的夏天》(Summer of Sam, 1999) 和巴瑞·莱文森 (Barry Levinson) 的《自由高地》(Liberty Heights, 1999) 中的角色而受到赞扬。

然而,这一时期也带来了一次重大的职业挫折。布劳迪曾获得了似乎能让他一举成名的角色——在特伦斯·马利克 (Terrence Malick) 备受期待的二战电影《细细的红线》(The Thin Red Line, 1998) 中饰演主角士兵法伊夫 (Private Fife)。但在影片漫长的剪辑过程中,他的戏份被大幅削减至仅剩几分钟。虽然这在公开场合是具有挑战性的,但布劳迪后来反思,在那个年轻的年纪避免获得重大赞誉或许是幸运的,这让他在面对即将到来的强烈全球关注之前,培养了韧性和洞察力。这种早期对细致入微、非主流角色的偏爱以及他在挫折中坚持不懈的精神,为他最终的突破奠定了基础。

决定性时刻:《钢琴家》与全球赞誉

转折点出现在导演罗曼·波兰斯基 (Roman Polanski) 对布劳迪在《哈里森的花》(Harrison’s Flowers, 2000) 中的表演印象深刻,选定他主演《钢琴家》(The Pianist, 2002)。该片讲述了波兰犹太裔天才钢琴家瓦迪斯瓦夫·什皮尔曼 (Władysław Szpilman) 在大屠杀和华沙犹太区被毁期间幸存下来的真实故事。布劳迪以非凡的投入来演绎这个角色。为了体现什皮尔曼的悲惨经历,他进行了极端的“方法派”准备:他脱离日常生活数月,放弃了自己的公寓和汽车,原本瘦削的身材又减掉了30磅(降至130磅,约59公斤),并学会了在钢琴上弹奏复杂的肖邦乐曲。

这种强烈的投入源于深刻的个人联系。布劳迪借鉴了他波兰出生的祖母的经历,以及他父亲(在大屠杀中失去亲人)和他母亲(童年时逃离共产主义匈牙利)的经历。这种技艺与个人共鸣的融合,最终呈现出一场被誉为杰出的表演。

《钢琴家》将布劳迪推向了国际巨星的行列。他的演绎为他赢得了2003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使他以29岁的年纪成为该奖项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他还赢得了法国著名的凯撒奖 (César Award) 最佳男主角奖。虽然他也获得了英国电影学院奖 (BAFTA)、金球奖 (Golden Globe) 和美国演员工会奖 (Screen Actors Guild Award) 的提名,但并未赢得这些前哨奖项,这使得他的奥斯卡胜利显得有些不同寻常,但也突显了他表演的巨大力量得到了奥斯卡评委的认可。这部电影本身就是对生存、艺术以及仇恨毁灭性影响的深刻陈述,而布劳迪的核心角色成为他职业生涯的决定性时刻,将他从一位受人尊敬的职业演员转变为全球知名人物。然而,准备过程的强度也留下了持久的印记,培养了深刻的同理心,但也导致了其后的一些个人挑战。

驾驭星途:多才多艺与艺术拓展

在《钢琴家》取得巨大成功后,布劳迪有意识地选择那些能展示他多才多艺、避免被定型的角色。他迅速接手了各种项目:在《假人》(Dummy, 2003年发行) 中扮演一个社交笨拙的腹语师,在M·奈特·沙马兰 (M. Night Shyamalan) 的《神秘村》(The Village, 2004) 中饰演一个有发育障碍的年轻人,在《灵幻夹克》(The Jacket, 2005) 中扮演一个受创伤的退伍军人,并在彼得·杰克逊 (Peter Jackson) 的大片翻拍版《金刚》(King Kong, 2005) 中饰演浪漫英雄杰克·德里斯科尔 (Jack Driscoll)。《金刚》成为布劳迪商业上最成功的作品。他还在《好莱坞庄园》(Hollywoodland, 2006) 中饰演侦探路易斯·西莫 (Louis Simo)。

这一时期标志着他与著名导演富有成效合作的开始,尤其是韦斯·安德森 (Wes Anderson)。布劳迪成为安德森固定班底的常客,出演了《穿越大吉岭》(The Darjeeling Limited, 2007)、《了不起的狐狸爸爸》(Fantastic Mr. Fox, 2009,配音角色)、奥斯卡获奖影片《布达佩斯大饭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2014,饰演反派迪米特里 Dmitri)、《法兰西特派》(The French Dispatch, 2021) 和《小行星城》(Asteroid City, 2023)。他在安德森风格化的喜剧和戏剧张力之间切换自如的能力,突显了他的表演范围。

布劳迪继续探索不同类型,在伍迪·艾伦 (Woody Allen) 的《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 2011) 中扮演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萨尔瓦多·达利 (Salvador Dalí),主演了科幻惊悚片《人兽杂交》(Splice, 2009) 和《新铁血战士》(Predators, 2010),并在课堂剧情片《超脱》(Detachment, 2011) 中担任主角,这部电影他也担任了执行制片人。向制片领域的拓展表明了他渴望更深入地参与创作。他成立了自己的制片公司 Fable House,并参与制作了《铅黄》(Giallo, 2009)、《失事》(Wrecked, 2010)、《设拉子的九月》(Septembers of Shiraz, 2015) 和《曼哈顿夜曲》(Manhattan Night, 2016) 等影片。

近年来,布劳迪越来越多地涉足电视领域,出现在备受瞩目、广受好评的剧集中。他因在迷你剧《胡迪尼》(Houdini, 2014) 中扮演这位著名魔术师而获得黄金时段艾美奖 (Primetime Emmy) 和美国演员工会奖提名。他在《浴血黑帮》(Peaky Blinders)、HBO 的《继承之战》(Succession)(凭借饰演投资者乔什·阿伦森 Josh Aaronson 再获艾美奖提名)、改编自斯蒂芬·金 (Stephen King) 小说的《查佩尔韦特》(Chapelwaite)(他也担任执行制片人)、莱恩·约翰逊 (Rian Johnson) 的《扑克脸》(Poker Face) 中都扮演了令人难忘的角色,并在 HBO 的《胜利时刻:湖人王朝崛起》(Winning Time: The Rise of the Lakers Dynasty) 中饰演传奇篮球教练帕特·莱利 (Pat Riley)。这一向优质电视剧领域的战略性转变进一步丰富了他的职业生涯,展示了他在不断变化的娱乐格局中的适应能力。

他的创意拓展还延伸到写作和作曲。他联合编剧、制作、主演并为坚韧不拔的剧情片《清洁》(Clean, 2021) 配乐,这个项目展示了他多方面的艺术抱负,并源于他在皇后区成长的个人经历和影响。这种在商业项目、作者导演合作和个人创意追求之间的刻意平衡,反映了一个既要应对行业需求,又要坚守艺术完整性的职业生涯。

再度辉煌:《布鲁特主义者》

在他首次获得奥斯卡奖二十多年后,阿德里安·布劳迪在《布鲁特主义者》(The Brutalist, 2024) 中再次奉献了一场令评论家和观众着迷的表演。他饰演虚构的匈牙利犹太裔建筑师 László Tóth,此人在大屠杀中幸存下来,并在二战后移民美国,努力重建生活并实现美国梦,同时与创伤、偏见以及在富有的实业家哈里森·李·范布伦 (Harrison Lee Van Buren,盖·皮尔斯 Guy Pearce 饰) 资助下的复杂关系作斗争。

这个角色在个人层面上与布劳迪产生了深刻的共鸣。Tóth 的经历映照了他自己外祖父母和他母亲西尔维娅·普拉奇 (Sylvia Plachy) 的经历,后者在1950年代作为难民逃离匈牙利。布劳迪谈到,他感到有深切的责任去真实地描绘他们故事中固有的坚韧、牺牲和艺术渴望,并将 Tóth 的建筑抱负与他母亲作为摄影师的驱动力相提并论。他甚至将自己匈牙利祖父口音的元素融入了角色中。这种个人历史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强大协同作用,很可能为表演备受赞誉的深度和真实性注入了力量。

由布拉迪·科贝特 (Brady Corbet) 执导的《布鲁特主义者》引起了评论界的轰动。布劳迪的表演赢得了广泛赞誉,并横扫了主要颁奖季,为他赢得了金球奖、英国电影学院奖、评论家选择奖 (Critics Choice Award)、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并最终获得了他的第二座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在他激动人心的获奖感言中,他经常提及家人的历程,并发声反对反犹太主义、种族主义和压迫,强调坚韧的主题以及包容性的必要。

这部电影本身以其宏大的格局(片长近三个半小时,含中场休息)和采用70毫米胶片拍摄的惊人摄影而著称,但也并非没有争议。虽然被许多影评人誉为杰作,但它也因其长度、与现实生活中的粗野主义 (Brutalist) 建筑师马塞尔·布劳耶 (Marcel Breuer) 生平的叙事相似性,以及使用 AI 语音技术来完善布劳迪的匈牙利口音而受到审视。一些建筑评论家也对其描绘的职业及其对粗野主义本身的理解提出了质疑。然而,对于主要奖项机构而言,布劳迪核心表演的巨大力量和影片的艺术视野似乎盖过了这些担忧,标志着他职业生涯中第二个辉煌的顶峰。

银幕之外的艺术家:绘画、音乐与个人生活

在银幕之外,阿德里安·布劳迪将他的创造力倾注于其他艺术形式,尤其是绘画。受到摄影师母亲和画家父亲的影响,艺术是他一生的热情所在。他曾公开展出过自己的作品,展览主题包括“热狗、汉堡与手枪”(“Hotdogs, Hamburgers and Handguns”)、“上瘾”(“Hooked”) 和“蜕变:灵魂的转变”(“Metamorphosis: Transformations of the Soul”)。他受波普艺术影响的作品常常探索消费文化、环境问题、暴力以及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等主题,有时会使用鱼等熟悉的图案或对品牌标志的演绎来传达他的信息。

布劳迪曾谈到,与电影制作的协作性质相比,绘画提供了一种不同的创作满足感和自由。他甚至曾从演艺事业中抽出大量时间全身心投入艺术创作,强调其作为个人释放和自主创意延伸的重要性。虽然他的艺术作品引起了关注,甚至在慈善拍卖会上拍出高价,但也受到了一些网络观察者的批评。尽管如此,这仍是他艺术身份中重要且持续的一部分。他的创作动力还延伸到音乐领域;他为自己的个人项目《清洁》和纪录片《石谷仓城堡》(Stone Barn Castle) 创作了配乐。

在个人生活中,布劳迪与父母保持着密切的关系,经常称他们是他的基石和灵感来源。众所周知,他重视个人感情生活的隐私。他曾与西班牙女演员埃尔莎·帕塔奇 (Elsa Pataky) 有过一段备受关注的恋情。自2020年起,他与英国时装设计师乔治娜·查普曼 (Georgina Chapman) 交往,并在他2025年的奥斯卡获奖感言中感谢了她。布劳迪没有子女。他似乎因家庭纽带和在要求苛刻的演艺世界之外的多样化艺术追求而保持着踏实。

一位持久、不断演变的艺术家

阿德里安·布劳迪的职业生涯呈现了一个关于韧性、艺术奉献和持续演变的引人入胜的故事。他的旅程以两次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为独特标志,这两次获奖相隔二十多年,且都是凭借与他的血统和历史创伤深刻相关的角色——《钢琴家》和《布鲁特主义者》。作为最年轻的最佳男主角奖得主纪录保持者,以及唯一一位凭借前两次提名就获奖的主演,他的影响力毋庸置疑。

从早期闯荡独立电影界,克服诸如在《细细的红线》中戏份被大幅删减等挫折开始,布劳迪就展现了对复杂角色的执着。凭借《钢琴家》获得的奥斯卡奖将他推向了全球舞台,但他并未满足于可预测的明星之路,而是追求多才多艺,在商业大片、私密剧情片、风格化喜剧和优质电视剧之间流畅转换。他与韦斯·安德森等导演的合作展示了他的适应性,而他向制片、编剧和作曲领域的拓展则揭示了他对更深层次创作控制的渴望。

他凭借《布鲁特主义者》获得的第二座奥斯卡奖,不仅仅是他第一次胜利的回响,更是对他持久才华和时代关联性的确认。它突显了他利用个人历史创造深刻动人艺术的能力。在表演之外,他对绘画和音乐的投入,突显了根植于其创意成长背景的多方面艺术身份。在家人的启发和永不枯竭的好奇心驱动下,阿德里安·布劳迪继续是当代电影和艺术领域一股重要且不断演变的力量,是一位致力于挑战性作品和个人表达的艺术家,其未来篇章无疑值得期待。

Adrien Brody
Adrien Brody in The Brutalist (2024)

发表回复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