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于今日在Netflix全球上线的全新纪录片系列,冷静审视了塑造现代韩国民族心理的四起重大悲剧。这部由韩国广播公司MBC制作的八集系列片《以幸存者之名:深入韩国惨案》,超越了经过粉饰的历史叙述,直面那些在国家集体记忆中留下不可磨灭伤痕的事件背后,痛苦且常被压抑的真相。该系列片基于一个清晰而富有挑战性的前提:有些故事过于痛苦,不忍重温,却又因其过于重要,而绝不能被遗忘。
该项目由导演曹圣铉执掌,他此前的作品——2023年备受赞誉的纪录片系列《以神之名:信仰的背叛》——已为他树立了进行无畏调查性叙事的声誉。这部新系列在主题上是前作的延续,曹导演及其创作团队将调查范围从宗教剥削的特定病理,扩展至更广泛的社会创伤领域。其方法论保持一致:采用“以幸存者为中心的视角”,将个人证词置于抽象分析之上。通过对亲密访谈和珍贵档案影像的精心结合,该系列不仅旨在重述那些令人痛心的事件,更旨在探索亲历者的坚韧生命力,并通过放大那些长久以来被忽视的声音,重塑公众记忆。
该系列的推出,恰逢韩国社会正经历一场更广泛的社会政治清算。重新审视过往灾难、追究机构责任的呼声日益高涨,这一点从政府近期对其他悲剧事件的处理方式中可见一斑。片中选取的四起事件并非孤立存在,它们是这个在现代史上经历最迅速变革的国家,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独特而残酷的阵痛的缩影。每一场悲剧都是“汉江奇迹”阴暗面的一个案例研究:在动荡社会中滋生的宗教剥削的阴险本质;一个沉迷于国际形象的威权国家所施加的系统性暴力;由极端经济不平等催生的虚无主义狂怒;以及在国家腐败纵容下,企业贪婪所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幸存者之名》超越了纪录片的形式,成为一种电影化的真相与和解行动,利用全球平台,迫使整个国家就其自身发展所付出的人道代价展开对话。
信仰与剥削的深度调查
系列片首先重访了导演熟悉的领域,将对“摄理教”(JMS)的调查进一步深化。该教派是《以神之名:信仰的背叛》的核心焦点。此次新的审视带来了新的证词,并为教主郑明析数十年来被指控的洗脑和性侵行为提供了更深层次的背景。影片将郑明析描绘成一位富有魅力的自封先知,他于1980年代创立了“摄理”运动,通过体育和社交俱乐部等形式将组织渗透到大学校园生活中,成功地从精英大学生中招募信徒。
纪录片记录了对郑明析漫长而反复的法律追诉过程。这包括他于1999年在电视曝光后逃离韩国,随后国际刑警组织发出红色通缉令进行全球追捕,最终他从中国被引渡回国接受审判。他的首次定罪是因强奸多名女信徒而被判处10年监禁,并于2018年刑满释放。系列片接着记录了他的再犯行为,详细描述了他在2022年再次被捕并被起诉,罪名是性侵包括澳大利亚和香港籍在内的数名女信徒。随之而来的复杂法律战是影片的焦点,追溯了他最初23年的判决,在上诉中被争议性地减至17年,以及国家最高法院最终确认此判决的全过程。
此次调查的一个关键维度是揭露制度性的失职与共谋。系列片触及了据称存在的“사사부”(Sasabu)派系,这是一个据报由JMS信徒组成的团体,在韩国警察部队内部运作,被指控妨碍对该教派活动的调查。最近一名警监因妨碍对郑明析的调查而被停职,更印证了这一说法。JMS组织的权势和影响力还体现在其咄咄逼人的法律策略上,包括申请禁令以阻止本部及前部系列片的播出,声称这些节目侵犯了无罪推定原则,并构成了对宗教自由的攻击。
郑明析案所呈现的,已超越纯粹的韩国内部问题,显露出其独特的跨国现象特征。他被定罪的罪行遍布亚洲,发生在马来西亚、香港和中国,受害者来自世界各地。该教派本身维持着一个全球网络,据报在至少70个国家开展活动,包括在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的活跃分支。这部纪录片系列本身已成为对抗这种全球扩张的关键力量。第一部系列片《以神之名》产生了切实的国际影响,促使其他国家的观众分享有关当地JMS分支的信息,并为韩国境外的幸存者赋权。这部带有全新证词的新系列的发布,预示着一种反馈循环的形成:媒体的曝光鼓励更多受害者站出来,从而创建了一个全球性的、由数字连接的幸存者社群。因此,这部纪录片如同一股强大的反作用力,刺破了让这类组织得以跨境运作的秘密面纱,并为针对他们的集体性国际证词提供了一个平台。
揭露国家默许下的兄弟之家暴行
系列片将叙事的重要部分投入到釜山“兄弟之家”(형제복지원)发生的恐怖事件中。该机构被称为“韩国的集中营”。从1970年代到1987年被曝光为止,兄弟之家名义上是为“流浪者”设立的福利设施,实际上却是一个由国家批准的拘留营。成千上万的人——包括无家可归者、残疾人、儿童,甚至抗议学生——被警察和设施工作人员从街头任意抓捕,非法监禁,并遭受了一系列人权侵犯。
通过幸存者们令人痛心的证词,纪录片重构了一个系统性暴力的政权。被拘留者被迫在该设施的20多家工厂里无偿劳动,生产出口商品。他们忍受着持续的身体和性侵犯、酷刑和饥饿。该设施的官方死亡人数现估计至少为657人,因疾病和虐待导致的死亡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医疗记录显示,为了维持控制,他们被强行注射抗精神病药物,并且有证据表明,一些被监禁的儿童被卖到了国际领养市场。
系列片明确指出,这些暴行并非某个失控机构的单独行为,而是得到了国家政策的积极纵容和鼓励。这些虐待行为是在1975年政府发布的“净化街道”官方指令下进行的,这项运动在1986年亚运会和1988年汉城奥运会前夕愈演愈烈。警察和地方官员因抓捕尽可能多的“流浪者”而获得奖励,兄弟之家则根据其收容的人数获得政府补贴。国家的同谋根深蒂固;军方强大的国防保安司令部将该设施用作秘密地点,根据严苛的《国家保安法》拘留和监视被视为政治“可疑”的个人。
这一叙事弧线的最后部分详细描述了长达数十年的正义斗争。该设施于1987年首次被一名检察官金勇元偶然发现一个强制劳动队而曝光。然而,随后的调查遭到压制,设施所有者朴仁根仅因贪污罪被轻判,而非法监禁的罪名则被宣告无罪。纪录片记录了韩钟善和崔胜友等幸存者不懈的抗争,他们的斗争最终促使2020年《特别法》的通过。该法案设立了新的“真相与和解委员会”,该委员会于2022年正式认定兄弟之家事件为“严重侵犯人权”和“国家暴力”行为,最终建议国家进行正式道歉并为受害者提供支持。
兄弟之家的历史是“生命政治”(biopolitics)的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例证。这是一种治理模式,国家对公民的生物性存在本身行使权力。官方的“净化街道”政策将某些人定义为需要援助的公民之外的“社会污染物”,为了向国际社会构建一个现代、有序的国家形象,而将他们从政治共同体中清除。被拘留者的生命被系统性地贬低,并为奥运会前的国家品牌形象而牺牲。这种人格的抹杀在幸存者的叙述中反复出现:他们被赋予编号而非姓名,或者身份被完全取代。在这种背景下,国家的行为将公民贬低为哲学家吉奥乔·阿甘本所说的“赤裸生命”(bare life)——可以被毫无后果地夺走的生命。因此,真相与和解委员会对“国家暴力”的正式宣告意义深远。这是一个官方行为,它将受害者重新纳入国家叙事,承认他们是公民,其权利遭到了本应保护他们的国家的侵犯。通过放大他们长久被压抑的声音,这部纪录片直接参与了这一至关重要的历史与政治的恢复行动。
阶级仇恨与暴力狂潮:至尊派连环杀人案
系列片探讨的第三起悲剧是“至尊派”(지존파)案件。这个团伙在1993年至1994年间短暂而极其暴力的犯罪狂潮,给整个国家带来了冲击。该团伙由前科犯金基焕创立,成员包括其他前科犯和失业工人,他们被一种清晰而残暴的意识形态团结在一起:对富人根深蒂固的仇恨。他们的信条,正如他们所言,非常简单:“我们憎恨富人。”
他们的作案手法与其动机的原始性一样经过精心策划。该团伙建立了一个偏远的藏身处,地下室配有特制的焚化设施和囚室,用于处理受害者。他们囤积了包括枪支和炸药在内的武器库,宣称目标是通过绑架勒索,从目标身上榨取10亿韩元。他们的受害者并非随机选择,而是根据那个时代新贵财富的炫耀性标志来挑选。驾驶一辆现代君爵(Hyundai Grandeur)这样的豪车,或者出现在高档的现代百货公司的邮寄名单上,就足以成为他们绑架的目标。
系列片重述了该团伙不断升级的暴行。他们的罪行始于对一名年轻女性的“练习性”谋杀,他们认为她不够富有,算不上“真正”的受害者;此外,他们还处决了一名私吞资金的团伙成员。他们的绑架勒索行动最终以谋杀一对富裕夫妇和一名被误认为富豪的音乐家而告终。至尊派的残忍达到了极致,甚至发展到食人行为——一名成员承认这是为了彻底抛弃自己的人性——并强迫一名被俘女性参与谋杀另一名受害者,以确保她的沉默。该团伙的恐怖统治,直到其中一名被俘女性李某成功大胆逃脱并报警才告终。被捕后,成员们毫无悔意,其头目声称唯一的遗憾是没有杀死更多的富人。他们被判处死刑并被执行,但此案臭名昭著,后来甚至引发了模仿犯罪。
至尊派杀人案不能被理解为孤立的精神病行为;它是韩国经济奇迹光鲜表面下,长期酝酿的深层社会焦虑和阶级对立的怪诞而极端的病症。1990年代初是韩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时期,国家转型为工业强国。然而,这种由国家主导的快速“增长优先”战略也造成了巨大的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均,以及一种被称为“裙带资本主义”的现象,使许多人被抛在了后面。至尊派的成员正是来自这场经济变革中被剥夺权利的一方。他们的暴力不仅仅是犯罪行为,更是意识形态的体现。通过攻击新消费社会的象征——豪车、高档百货公司——他们发动了一场扭曲而虚无的阶级战争,反抗一个他们感觉将自己排斥在外的体制。纪录片将这个故事与国家和企业失职的叙事并置,是一个深思熟虑的策展选择。它旨在论证,极端社会经济不平等所带来的结构性暴力,其表现形式可以与任何制度性暴行一样具有毁灭性和恐怖性。
信任的崩塌:三丰百货的人为灾难
系列片的最后一个案例研究是三丰百货店倒塌事故,这场人为灾难已成为现代韩国历史上系统性腐败和刑事过失的永久象征。纪录片重现了一个繁忙下午的场景:位于首尔的五层豪华百货公司在不到二十秒的时间内,轰然坍塌进其地下室。此次坍塌导致502人死亡,937人受伤,近1500名购物者和员工被困在废墟之中。
正如系列片细致入微地揭示,调查表明此次坍塌并非意外,而是一系列由利润驱动的、蓄意的失误所导致的必然结果。该建筑最初设计为四层办公楼,但其所有者、三丰集团的李鐏非法加盖了第五层,用于开设重型餐厅,并铺设了厚重的加热混凝土地板。最初的建筑公司拒绝进行这些危险的改造而被解雇。为了最大化零售空间,关键的支撑柱被削薄且间距过大,同时为了安装自动扶梯,在建筑的平板结构上开了大洞,严重损害了其结构完整性。调查还发现,为了削减成本,使用了不合格的混凝土和比要求更细的钢筋。最终的导火索是三台数吨重的巨型空调机组被拖过屋顶(而非使用起重机吊装)移至新位置,在早已超载的结构上造成了深深的裂缝。坍塌当天,这些机组的振动引发了致命的“冲切破坏”,即被削弱的柱子刺穿了上方的混凝土楼板。
或许,正如纪录片所强调的,这场悲剧最令人发指的方面是其故意的疏忽。商场管理层对危险心知肚明。数月来,天花板上已出现深深的裂缝,而在坍塌当天,当结构开始失效时,楼上传来了巨大的爆裂声。尽管有这些明确的警示信号和工程师要求疏散的建议,管理层却拒绝关闭商场,据报道是因为他们不想损失一天的高额销售收入。灾难发生后,展开了一场英勇但混乱的救援行动,最后一名幸存者,19岁的店员朴胜贤,在被困17天后奇迹般地从废墟中被救出。商场会长李鐏及其儿子最终因刑事过失被判入狱,同时还有几名因收受贿赂批准非法改造的市政官员也受到了惩罚。这场灾难引发了大规模的公众抗议,全国范围内的建筑检查发现,每五十座建筑中只有一座是安全的,并促使了新的《灾难管理法》的出台。
三丰百货店的倒塌,是一个强有力且经久不衰的隐喻,象征着在一个将利润和速度置于人的生命之上的社会里,社会契约的彻底失败。建筑的物理性崩塌,直接反映了那些被赋予公共安全重任的机构——企业、政府和监管部门——的道德沦丧。每一个结构性缺陷都代表着一个将关怀责任换取经济利益的瞬间。幸存者和整个国家所承受的长期心理创伤,不仅源于事件本身的恐怖,更源于这种深刻的信任背叛。最近一项对遇难者家属的调查发现,大多数人至今仍遭受着所谓的“创伤后怨恨障碍”的折磨,这是一种源于深刻不公和背叛感的病症,而对责任人相对较轻的判决更使其雪上加霜。这场灾难揭示了一种反应式的治理模式,即安全政策只有在灾难发生后才被提及,而非成为一种积极主动的文化价值观。因此,纪录片对三丰事件的聚焦,实际上是对一个根本性文化创伤的审视——一个繁荣的承诺被揭示是建立在无论从字面上还是比喻上都极其脆弱的基础之上的时刻。
作为证词的纪录片:一种形式分析
《以幸存者之名》遵循了导演曹圣铉以往作品中一贯的纪录片哲学,即优先通过个人化和私密的视角来批判更宏大的社会与政治结构。他的方法与1990年代以来韩国纪录片制作的一个重要趋势相吻合,即从宏大的劳工运动转向关注社会中最脆弱个体的故事。该系列是一次电影化的真相探寻实践,旨在通过让受害者掌控自己的叙事来恢复他们的尊严。
该系列运用了现代调查性纪录片类型中常见的复杂电影技术组合。叙事的核心是广泛使用的“珍贵档案影像”,它将个人证词置于客观的历史事实之中。这些资料可能包括新闻报道、警方录像和个人媒体影像,为事件的展开提供了未经修饰的视角。这一档案基础与系列的核心元素——幸存者的“亲密访谈”——交织在一起。这些访谈的视觉构图经过精心考虑,常采用直视镜头的表达方式,在拍摄对象与观众之间营造出一种忏悔式的亲密感。灯光和布景设计似乎经过计算,旨在创造一个安全和反思的环境,既允许静默沉思的时刻,也允许情感的流露。该系列似乎还利用了“真实犯罪”类型中常见的戏剧性重现手法,以视觉化历史时间线中可能没有档案影像的关键时刻。
这种方法要求在描绘深刻创伤时,必须谨慎处理其中固有的伦理挑战。制片人似乎采取了一种克制的原则,类似于在其他敏感的韩国纪录片,如记录世越号渡轮灾难的《缺席的记忆》(부재의 기억)中所使用的手法。影片优先考虑受害者的视角,让他们来主导叙事。系列片并非为了耸人听闻的效果而利用痛苦,而是常常选择一种更为审慎,甚至“更冷静”的呈现方式,相信事实的力量和幸存者沉静的尊严足以传达事件的严重性。影片有意识地避免通过滥用图像进行情感操控,而是让沉默和低调的证词在观众心中激起更深层、更持久的回响。
《以幸存者之名》代表了韩国纪录片在形式和功能上的重要演变。它超越了一方面是国家赞助的宣传片,另一方面是小众的、由活动家主导的电影这种历史性的二元对立。通过利用Netflix的高制作水准和全球发行网络,该系列将一段批判性的反历史叙事,包装在极受欢迎且易于接受的调查性真实犯罪纪录片格式中。它运用了该类型的法证权威——将档案证据、专家分析和目击者证词以类似于开源情报(OSINT)调查的方式结合起来——系统性地瓦解官方叙事并揭露系统性失灵。通过这样做,它创造了一份强大而持久的公共记录,挑战了国家和企业控制自身过去记忆的能力,确保这些至关重要的故事不仅被铭记,而且在其完整、严厉的背景下被理解。
结论:重塑公众记忆
在其八集内容中,《以幸存者之名:深入韩国惨案》将四起不同事件的叙事融合成一幅描绘转型期国家的、连贯而毁灭性的画卷。该系列清晰地勾勒出个体在巨大机构——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宗教——的强大力量面前的脆弱性。这是对不公所造成的长期心理创伤的深刻沉思,也是对那些数十年来(通常是孤立地)为让自己的真相被听见和承认而斗争的幸存者们非凡韧性的致敬。总的来说,这些故事描绘了一幅复杂多变的韩国图景,在那个动荡的变革时期,快速现代化和民主化的巨大压力造成了深刻的社会裂痕,其后果至今仍在被审视。最终,该系列是对见证行为的有力肯定。通过为这些幸存者提供一个全球平台,它将他们的个人痛苦转化为一种普遍而紧迫的呼吁,要求问责、正义,并建立一个更具人性的社会契约。
八集纪录片系列《以幸存者之名:深入韩国惨案》将于2025年8月15日在Netflix全球首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