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夫特贝菲尔:德国说唱天王传奇 – 一位十字路口上的偶像的无滤镜肖像

《哈夫特贝菲尔:德国说唱天王传奇》
Alice Lange
爱丽丝-朗格 (Alice Lange)
爱丽丝-兰格对音乐充满热情。她曾参与过多个乐队的制作...

Netflix 最新纪录片《哈夫特贝菲尔:德国说唱天王传奇》深入探讨了德国嘻哈界最具影响力和争议性的人物之一——艾库特·安汉(Aykut Anhan),即艺名 Haftbefehl 的复杂内心世界。这部作品并非传统的音乐传记,而是一幅深刻的心理肖像画,旨在揭开“黑帮说唱歌手”的面具,展现一个处于人生关键转折点的真实个体。从一开始,影片就描绘了一个“被过去与现在的恶魔持续纠缠”的男人形象。

影片的核心冲突,通过他妻子妮娜·安汉(Nina Anhan)的一句话被毁灭性地概括:“我爱的是艾库特……不是 Haftbefehl。”这句话不仅是纪录片的情感支点,更确立了其基本论点:真实的人与艺术形象不仅截然不同,而且处于直接且具破坏性的冲突之中。影片捕捉了这位艺术家生命中的一个“关键时刻”,在取得巨大成功后,他周围的世界变得“愈发沉寂”,暗示了一场个人危机,而影片正是要揭开这场危机的真相。

该项目承诺呈现一个“极致真实、毫无滤镜”的视角,一幅“罕见且未经修饰的肖像”,反映了当初让他一举成名的音乐中所蕴含的同样原始的粗粝感。这种手法使纪录片区别于一部个人颂歌。它不是对成功的庆祝,而是对一场危机的剖析。主要冲突并非外部的——社会对抗说唱歌手——而是内在的:艾库特对抗 Haftbefehl。因此,“Haftbefehl”这一艺术形象,被定位为并非其成功的载体,而是艾库特·安汉人生故事中的主要对立面。

奥芬巴赫编年史:愤怒的根源

为了理解这个人,纪录片将我们带到美因河畔奥芬巴赫的街头。艾库特·安汉就出生在这里的一个土耳其语家庭,母亲来自吉雷松,父亲是来自通杰利的库尔德-扎扎人。他的音乐直接反映了他“残酷的青春”,一个“贫穷、犯罪、毒品和暴力无处不在”的环境。影片通过“强有力的影像”,展示了童年的创伤如何一步步将他推向“深渊的边缘”。

这场螺旋式下坠的催化剂,是安汉 14 岁时父亲的自杀。纪录片以令人心碎的真实感深入探讨了这一创伤。他的哥哥艾塔奇(Aytac)回忆起艾库特听到消息时的本能反应:“他用头撞墙。”安汉自己反思道:“我当时精神上已经崩溃了,甚至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几个月前,他曾阻止过父亲的一次自杀企图,因为害怕父亲死去,整夜守在走廊里。这一创伤被呈现为塑造他此后数十年成瘾与动荡的核心心理创伤。

家庭环境早已如同火药桶。他的父亲被描述为一名“赌徒、黑帮分子和毒贩”,在赌场里挥霍着数百万,而家人则住在一栋社会福利房里,床垫下藏着“两百万德国马克”。父亲去世后,安汉的生活陷入混乱。他为逃避牢狱之灾逃往伊斯坦布尔,在荷兰生活过,最终回到奥芬巴赫写下了他的第一批歌词。这些经历成为他艺术创作的原始素材,支撑着一种“毫不妥协的真实性”。与该类型的其他故事不同,在 Haftbefehl 的作品中,“几乎没有夸张。他所说唱的很多事情,都曾真实发生过。”他第一个厂牌的名字“Echte Musik”(真正的音乐),是他至今仍在践行的原则宣言。

德国说唱革命

当 Haftbefehl 闯入音乐界时,他“永远地改变了它”。他成为了许多年轻人,尤其是有移民背景的年轻人,可以认同的偶像。他的影响力源于“强劲的节拍”、“粗犷的说唱方式”以及渗透到流行文化中的“独特俚语(‘Kanakiş’)”的结合。“Azzlack”和“Babo”等词汇不仅定义了他的音乐,也融入了德国青年的日常用语。

他的职业生涯由一系列在德国嘻哈史上留下不可磨灭印记的专辑构成。他的首张专辑《Azzlack Stereotyp》(2010年)让他在圈内站稳了脚跟,并创造了“Azzlack”一词。随后的《Kanackiş》(2012年)进入德国排行榜前十,巩固了他的地位。然而,被誉为他“杰作”的是《Russisch Roulette》(2014年),这张专辑让他意外地成为了“文化媒体的宠儿”。多年后,他继续在《Das weisse Album》(2020年)中探索黑暗与自我批判,并凭借被视为“德国说唱里程碑”的《Das schwarze Album》(2021年)达到了新的创作高峰,这张专辑探讨了绝望与末日。这些里程碑式的唱片,描绘了一位从街头之声成长为文化现象的艺术家的演变。

Haftbefehl 对知识界和“文化评论界”的意外吸引力,是他传奇的核心部分。尽管“街头歌德”的标签已成为陈词滥调,但他以残酷的诗意力量,清晰地表达了一代被边缘化群体的“沮丧、愤怒和悲伤”,这一点无可否认。他的成功不仅仅是音乐现象,也是社会学现象。他没有融入主流,而是将主流的目光吸引到了他的世界。

镜头之后:一部私密肖像的诞生

纪录片的公信力建立在其创作团队之上。导演是获奖记者胡安·莫雷诺(Juan Moreno)和屡获殊荣的电影制作人西南·塞文奇(Sinan Sevinç)。在两年时间里,他们跟随安汉,采用了一种将新闻的严谨性与精良的电影视角相结合的拍摄手法。

一个关键人物是演员埃利亚斯·穆巴里克(Elyas M’Barek,《该死的歌德》),他首次担任制片人。最初的想法源于关于一部潜在故事片的对话。然而,在穆巴里克的建议下,这个概念演变成了一部纪录片——这一决定凸显了对真实性的追求。穆巴里克作为“创意导师”,通过他的制作公司 27 KM’B Pictures 指导了这个项目。

指导制作的理念,被创作者提出的一个反问句所概括:“一面只映出微笑,却从不映出伤疤的镜子,又有什么用呢?”首要目标是“真实”,意在展示一层“不仅闪耀,也会流血”的皮肤。

纪录片中的声音:家人、朋友与同行

Haftbefehl 的肖像通过一系列声音构建而成,从他最亲密的圈子到德国音乐界最受尊敬的人物。主要出场人物包括艾库特·安汉本人、他的妻子妮娜以及他的兄弟杰姆(Cem)和艾塔奇。

妮娜·安汉的视角尤其具有启发性,她对“Haftbefehl”这一角色对其家庭的破坏性影响,给出了残酷而诚实的看法。她形容自己“几乎像个单亲妈妈”,并感叹由于丈夫过着“摇滚明星般的生活”,他们之间的联系已经变得多么脆弱。

为了平衡这一严酷的现实,纪录片展示了众多业界巨星——包括 Xatar、Marteria、Jan Delay、Kool Savas、Peter Fox、Bausa 和 Moses Pelham 等——他们都为他的艺术才华作证。尽管了解他的挣扎,但他们一致认为:“迄今为止,德国说唱界还没有出现过比他更伟大的艺术家。”这种并置创造了一幅复杂的肖像,其中他的才华无可争议,这使得他走向自我毁灭的旅程更显悲剧性。

内心挣扎:深渊边缘

纪录片毫不回避其最黑暗的主题:毒瘾和心理健康危机。影片跟随这位艺术家,记录他“在黑帮说唱、家庭和大量可卡因之间,徘徊在自我毁灭的边缘”。安汉自己将他的成瘾循环描述为一种逃避方式:“当我看到每个人都过得很好时,我就会退缩,想要沉浸在毒品中……然后我躲进自己的洞穴,吸食毒品,五天后才出来。”

情况变得如此绝望,以至于他的弟弟杰姆被迫介入,他坚信“如果我们现在不采取行动,他就会死”。这次干预促使他在伊斯坦布尔的一家封闭机构接受治疗,Haftbefehl 本人也承认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如果我没有去那里,我早就死了。我实际上已经死了,”他反思道。

纪录片明确地将自己定位为“远离那些美化毒品或暴力的街头说唱陈词滥调”。值得注意的是,叙事颠覆了典型的救赎弧线。影片没有明确说明 Haftbefehl 今天是否已经戒毒,让观众对他未来的命运持续担忧。这一选择是对康复过程慢性性质的有力声明。斗争尚未结束,影片拒绝提供简单的答案。

《哈夫特贝菲尔:德国说唱天王传奇》超越了音乐纪录片的范畴,为一位处于存在主义十字路口的标志性艺术家,提供了一幅复杂而深刻的人性肖像。这不是一个成功的故事,而是一部关于生存的编年史,以及对极致真实性所付出的高昂代价的审视。

该纪录片将于 10 月 28 日在 Netflix 上线。

分享本文
没有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