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6年夏天到1977年夏天,在长达13个月的时间里,纽约市一直生活在恐惧的笼罩之下。一名枪手在外围行政区出没,用一把.44口径的左轮手枪袭击停在车里的年轻女性和情侣。这些袭击随机而残忍,导致六人死亡,多人受伤,引发了该市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受关注的搜捕行动之一。恐慌气氛被凶手本人进一步加剧,他开始向警方和报纸专栏作家吉米·布雷斯林发送挑衅信件,并使用了如今臭名昭著的绰号“山姆之子”。搜捕行动在1977年8月达到了白热化,最终因一张停车罚单,警方找到了24岁的邮政工人戴维·伯科维茨,案件才得以告破。在供词中,伯科维茨声称自己是遵从附身在邻居狗身上的恶魔的命令,但他后来承认这个故事是个骗局。此案的密集媒体报道和凶手令人不寒而栗的形象促成了“山姆之子法”的诞生,该法律旨在防止罪犯从其罪行的恶名中获取经济利益。
一个基于不可靠叙述者的故事
这部名为《对话杀人魔:山姆之子绝密录音》的全新三集纪录片系列,是 Netflix 旗下专门对臭名昭著的杀人犯进行心理探索的系列的第四部作品。该系列由乔·柏林格执导,他是一位荣获艾美奖和奥斯卡奖提名的电影制作人,被公认为真实犯罪题材的先驱,以《失乐园》三部曲等里程碑式电影而闻名。秉承该系列标志性的格式,这部纪录片的叙事围绕着此前从未公开的大卫·伯科维茨本人的录音构建。这种手法旨在提供一个关于他动机和心态的私密第一人称叙述。然而,该系列利用这种近距离的视角,将凶手塑造成一个极不可靠的叙述者。通过将伯科维茨对自己生活和罪行的描述与其他人的矛盾证词并置,该系列挑战观众从利己的虚构中辨别事实,从而创造出一种复杂且具有批判性的观看体验。
一部真实犯罪编年史的架构
这部纪录片通过将伯科维茨的录音与大量其他材料交织在一起,构建了整个故事。他的声音作为叙事主线,讲述了他动荡的童年以及走向暴力行为的道路。这一内心独白通过对当年领导调查的警探、报道全城恐慌的记者以及部分幸存受害者的全新访谈,被系统地置于背景之中并受到质疑。为了重现那个时代,该系列整合了大量档案资料,包括罕见的、捕捉了1970年代公众氛围的新闻影像。通过聚焦于官方的警方调查和凶手的心理,这部纪录片做出了一个深思熟虑的选择,即重新将叙事核心置于“独狼”理论上。鉴于近期其他媒体作品,例如2021年的纪录片系列《山姆之子:陷入黑暗》,该片聚焦于记者莫里·特里长达数十年的调查,他认为伯科维茨并非单独作案,而是一个撒旦邪教的成员,因此这一决定尤为引人注目。这部新系列有意识地避开了那些另类理论,回归到案件的基本要素:凶手的思想和他所恐吓的城市。

制作与背景
《对话杀人魔:山姆之子绝密录音》是一部 Netflix 原创作品,全球发行。该项目由 RadicalMedia 制作,并与 Third Eye Motion Picture Company、BCII 和 Molasses Manifesto 联合出品。这些知名实体与导演乔·柏林格的参与,标志着其在真实犯罪市场的一次重要亮相。执行制片团队包括乔·柏林格、蕾切尔·普罗菲洛斯基、乔恩·卡门、珍·艾萨克森和巴德·布鲁茨曼,海蒂·伯克和威廉·巴格利担任联合执行制片人。此次合作代表了一个非常成功的系列的战略性延续,该系列由行业领袖打造,以满足全球对该类型已有的巨大需求。
这部三集系列《对话杀人魔:山姆之子绝密录音》于今日(7月30日)在 Netflix 首播,现已可供流媒体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