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纪录片《俄克拉荷马城爆炸案:美国恐袭》:重探美国本土仇恨的根源

俄克拉荷马城爆炸案:美国恐袭 - Netflix
俄克拉荷马城爆炸案:美国恐袭 - Netflix

Netflix 最新推出的纪录片《俄克拉荷马城爆炸案:美国恐袭》由格雷格·蒂尔曼执导。在美国历史上最致命的恐怖袭击震惊全国三十年后,其阴影依然笼罩在集体记忆之中。这部纪录片不仅回顾了那场可怕的事件,更深入剖析了助长此次袭击的反政府思潮,并就此类极端主义在美国当今社会持续存在的现象,提出了令人不安的疑问。

那一天,美国的心脏在流血

俄克拉荷马城一个春光明媚的周三早晨,一辆租来的莱德卡车满载着毁灭性的炸药,在艾尔弗雷德·P·默拉联邦大楼前爆炸。这场由美国前陆军士兵蒂莫西·麦克维策划、特里·尼科尔斯协助的爆炸,摧毁了这座九层高的建筑,瞬间将其三分之一化为瓦砾和扭曲的楼层。人员伤亡是灾难性的:168人丧生,其中包括19名儿童,他们中的许多人当时正在大楼二楼的日托中心。最小的遇难者年仅四个月。超过684人受伤,部分伤势严重。

据估计,这枚由硝酸铵化肥和燃油混合制成的炸弹重达4000至5000磅。爆炸的威力远及数英里之外,将俄克拉荷马城市中心变成了一片战场。超过300座邻近建筑物受损或被毁,经济损失超过6.5亿美元。在浓烟、警笛和混乱之中,最初的怀疑指向了国际恐怖组织,这反映了1993年世贸中心爆炸案引发的恐惧。然而,令人不寒而栗的真相很快浮出水面:这是一次本土袭击,是美国历史上最致命的国内恐怖主义行为。

仇恨的种子:韦科、红宝石山脊与反政府怒火的兴起

《俄克拉荷马城爆炸案:美国恐袭》有力地指出,俄克拉荷马城爆炸案并非孤立事件。纪录片细致地追溯了袭击的根源,将其与1990年代初滋生的一种特殊且恶性的反政府极端主义联系起来。这种极端主义因几起事件而甚嚣尘上,这些事件成为了激进右翼和迅速发展的民兵运动的战斗口号。纪录片着重强调了两个关键事件:1992年联邦调查局(FBI)在爱达荷州红宝石山脊与韦弗一家的致命对峙,以及1993年对德克萨斯州韦科镇大卫教派庄园长达51天围困的暴力结局。

麦克维是一名海湾战争老兵,他对联邦政府日益失望。在韦科围困期间及之后,他都曾到访现场。他与尼科尔斯及民兵运动的其他成员,将红宝石山脊和韦科事件视为暴政政府对其公民(特别是行使第二修正案权利的公民)发动战争的证据。这种叙事被关于迫在眉睫的“新世界秩序”的阴谋论以及由《布雷迪法案》等枪支管制措施引发的恐惧所放大。麦克维将联邦探员视为敌方士兵,并选择了容纳了美国烟酒枪炮及爆炸物管理局(ATF)、美国缉毒局(DEA)和特勤局等机构的默拉大楼,作为对其指挥中心的打击目标。《俄克拉荷马城爆炸案:美国恐袭》有效地描绘了这些具体事件,如何通过偏执和《特纳日记》等极端主义文献的滤镜,将麦克维的反政府情绪转变成了致命的决心。

追捕与阴谋的阴影

纪录片记述了代号为“OKBOMB”的大规模FBI调查行动,该行动最终涉及数万次访谈和线索,积累了成吨的证据。叙事强调了案件的侦破是细致的法证工作与非凡的偶然性相结合的结果。一项关键证据出现在爆炸次日,调查人员找到了莱德卡车的后轴,从而获得了车辆识别码(VIN),并顺藤摸瓜找到了堪萨斯州章克申城的一家租赁公司。租赁公司的目击者描述帮助绘制出了租车人的画像,当地一家汽车旅馆的工作人员指认此人为“蒂姆·麦克维”。

偶然因素同样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爆炸发生仅90分钟后,俄克ला荷马州公路巡警查理·汉格在俄克拉荷马城以北约80英里处,拦下了一辆没有悬挂牌照的黄色水星侯爵轿车。司机正是蒂莫西·麦克维,他因非法携带隐藏武器而被捕。当FBI将租车人姓名与麦克维联系起来时,他们发现主要嫌疑人已在押,且距离被释放仅剩几小时。这次侥幸的逮捕至关重要,因为在麦克维被捕时,从他衣物上发现的证据含有制造炸弹所用化学品的残留物。

调查迅速揭开了阴谋,并确认麦克维的军队同袍特里·尼科尔斯是协助获取材料和制造炸弹的关键同谋。另一位军队朋友迈克尔·福蒂尔事先知晓该阴谋,后来为了换取减刑而出庭指证了麦克维和尼科尔斯。

《俄克拉荷马城爆炸案:美国恐袭》也承认(尽管可能未深入探讨)那些数十年来一直笼罩在官方说法之上的持续存在的阴谋论:关于其他同谋(“无名氏2号”)、据称与像以罗欣城这样的白人至上主义据点的联系,甚至外国势力介入的可能性。虽然纪录片似乎主要采纳了官方调查的结论,但其对麦克维与更广泛极端主义运动联系的探讨,也含蓄地触及了那些持续助长替代理论的疑点和未解之谜,让观众不禁思考支持麦克维走向暴力的网络究竟有多广。

挥之不去的创伤:幸存者与逝者的声音

《俄克拉荷马城爆炸案:美国恐袭》最震撼人心之处在于其对生命代价的描绘。纪录片巧妙地将肇事者抽象的、由仇恨驱动的动机,与受害者、幸存者及其家属所承受的具体而持久的痛苦并置。通过档案录像和可能为全新的采访,影片让那些生命被彻底改变的人们发声。

我们听到了弗洛伦斯·罗杰斯的故事,她所在的信用社办公室位于三楼,在爆炸中被毁,她奇迹般地在狭窄的窗台上幸存下来,却失去了八位共事数十年的同事。纪录片介绍了PJ·艾伦,他是爆炸案中最年轻的幸存者,当时年仅18个月。他至今仍带着身体的伤疤(严重的烧伤和肺部损伤影响了他的声音和呼吸),但在三十年后,他成为了坚韧与决心的象征。家属的悲痛是显而易见的,阿伦·阿尔蒙就是一个例子,她一岁的女儿贝莉因一张由业余摄影师在现场拍摄的标志性、令人心碎的照片,成为了无辜牺牲的象征。照片中抱着贝莉的消防员克里斯·菲尔兹,则代表了成千上万面对难以想象的恐怖和创伤的救援人员。

正义、安全与恐惧的遗产

纪录片审视了对爆炸案迅速而复杂的法律和政策回应。蒂莫西·麦克维的联邦审判因担心在俄克拉荷马州无法找到公正的陪审团而移至丹佛进行。他被判11项罪名成立,包括谋杀8名联邦探员,并被判处死刑。

特里·尼科尔斯面临的法律诉讼更为复杂。在他单独的联邦审判中,他被判犯有共谋罪和与遇害联邦探员相关的八项过失杀人罪。然而,联邦陪审团在死刑问题上未能达成一致,导致他被判处终身监禁且不得假释。由于联邦指控仅涵盖了八名联邦探员,俄克拉荷马州随后就其余160名遇难者的谋杀罪以及一项胎儿杀人罪对尼科尔斯进行了审判。州陪审团判定他161项谋杀罪名全部成立,但在死刑问题上再次陷入僵局,最终判处他终身监禁且不得假释。这一双重审判过程凸显了法律体系追究尼科尔斯对每一条生命责任的决心,即使死刑最终未能实现。

政府应对与后续立法

除了审判之外,爆炸案还引发了重大的立法和政策变革。国会通过了1996年的《反恐怖主义和有效死刑法案》(AEDPA)。尽管旨在震慑恐怖主义并为受害者伸张正义,但AEDPA限制了人身保护令的上诉,收紧了移民法,并扩大了联邦政府对恐怖主义相关犯罪的管辖权,引发了争议。

在克林顿总统下令进行脆弱性评估后,第12977号行政令设立了机构间安全委员会(ISC),以制定统一的安全标准。这导致了此前罕见的措施被广泛实施:混凝土屏障(最初是泽西护栏,后来是永久性设施)、增加建筑物与街道的安全距离、升级访客筛查(金属探测器、X光机)、防爆窗户和结构设计,以及加强监控。

今日《俄克拉荷马城爆炸案:美国恐袭》:极端主义的回响

《俄克拉荷马城爆炸案:美国恐袭》真正的力量在于其论证了爆炸案与当下的紧迫关联性。它将那次袭击定位为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更是对至今仍困扰美国的反政府极端主义、阴谋论和政治暴力潜力的惊人预演。影片表明,驱动麦克维的意识形态——对联邦权威的深度不信任、对自由受到威胁的感知以及诉诸暴力的意愿——并未消失,而是演变并找到了新的平台。

蒂莫西·麦克维于2001年6月11日被执行注射死刑。而那场改变了无数人命运的爆炸,发生在1995年4月19日。

在哪里观看 “俄克拉荷马城爆炸案:美国恐袭”

Netflix

发表回复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