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 巴约纳:奇观与灵魂的大师

从西班牙哥特到好莱坞大片,再到奥斯卡的荣耀——这位电影大师如何巧妙地将惊心动魄的刺激与深刻的人文情感融为一体。

Molly Se-kyung
莫莉-世京(몰리 세경)
Molly Se-kyung 是一名小说家和影视评论...
Juan Antonio Bayona. De Dick Thomas Johnson from Tokyo, Japan - Jurassic World: Fallen Kingdom Japan Premiere Red Carpet: J. A. Bayona, CC BY 2.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22640872

故事讲述的巅峰

在当代电影界,很少有影片能像《绝境盟约》一样,带着如此强大的冲击力和情感分量登场。这部2023年的生存史诗,记录了1972年安第斯空难的真实悲惨故事,它不仅吸引了全球观众,更代表了其导演职业生涯的绝对巅峰。凭借横扫12项戈雅奖(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两项奥斯卡奖提名以及广泛的评论界赞誉,这部电影巩固了胡安·安东尼奥·巴约纳作为最高水准故事大师的地位。1

十五年来,巴约纳在电影行业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道路,他不仅是一位成功的导演,更是一位具有独特且坚定不移愿景的电影创作者。他的作品是对立统一的研究,是在宏大、技术上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观与最私密、最深刻、也往往最痛苦的人类戏剧之间取得的精湛平衡。5 从闹鬼孤儿院的哥特式走廊到海啸的毁灭性巨浪,从悲伤孩童的幻想世界到即将崩塌的岛屿上的史前危险,他的电影始终在探索人类经验的极限。巴约纳的电影作品揭示了他内心深处的一种信念:电影有能力从悲剧、灾难和幻想的熔炉中,挖掘出他所说的“令人心醉神迷的情感真实”。6

《绝境盟约》的全球性胜利不仅仅是他职业生涯中又一个成功的篇章,更是对他过往所有作品的一次圆满综合。这部电影代表了他艺术感性的终极融合,将他在好莱坞大片中磨练出的技术抱负,与定义了他西班牙语作品的原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和情感真实性的核心相结合。纵观其职业生涯,巴约纳的项目常常遵循两条平行的轨迹:像《孤堡惊情》和《当怪物来敲门》这样深刻的心理西班牙语剧情片,以及像《海啸奇迹》和《侏罗纪世界2》这样的大型英语史诗片。1 到了《绝境盟约》,这两条路合二为一。他重返了在《海啸奇迹》中探索过的灾难片类型,但这一次,他拒绝在真实性上妥协。8 在为一部由本土演员出演的西班牙语史诗片奋斗了十年以寻求资金后,他最终在Netflix找到了合作伙伴,使他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景,而无需像早前的灾难片那样做出让步。2 最终的成果是一部拥有好莱坞制作的庞大预算和技术复杂性,但又植根于其最个人化的西班牙电影所特有的语言真实性和深刻精神焦点的影片。从本质上讲,这是终极的巴约纳电影,毫无妥协地体现了他所有的标志性元素。

巴塞罗那神童:愿景的锻造

胡安·安东尼奥·加西亚·巴约纳于1975年5月9日出生在巴塞罗那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家庭。1 他的父亲是一位画家和狂热的影迷,从小就向他灌输了对视觉艺术的热爱。10 但真正具有决定性的时刻发生在他三岁那年,当他观看了理查德·唐纳的《超人》(1978)之后。这次经历是如此深刻,以至于在他心中点燃了一个唯一的志向:成为一名电影导演。1

这个童年的梦想将他引向了著名的加泰罗尼亚高等电影与视听艺术学院(ESCAC),他于1994年入学。1 他很快就以一名专注而出色的学生脱颖而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赢得了教授们的尊重,他们至今仍记得他是一个勤奋而充满热情的年轻电影人。13 毕业后,他投身于广告和音乐视频领域,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这是一个能让他磨练视觉叙事技巧的实践训练场。1 这段早期经历远不止是一个跳板,更是他风格发展的关键实验室。音乐视频的本质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融合强烈的视觉效果、情感叙事和精细的技术控制。1 在这个领域,巴约纳学会了如何创作依赖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的引人入胜、充满氛围的故事,这些技能后来成为他电影事业的基石。他的才华很早就得到了认可;年仅20岁时,他为西班牙乐队OBK执导的音乐视频赢得了著名的Ondas奖,这是他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重要荣誉。18

在他成长的岁月里,另一件关键事件塑造了他职业生涯的轨迹。19岁时,在参加锡切斯电影节期间,他遇到了自己深为敬佩的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当时德尔·托罗正在展映他的电影《魔鬼银爪》(1993)。巴约纳主动上前交谈,两人一见如故。德尔·托罗看到了这位年轻电影人身上的潜力,并承诺如果将来有能力,一定会帮助他。1 多年以后,这个承诺被证明是将巴约纳推向世界舞台的关键。

惊艳首秀:《孤堡惊情》与大师的诞生

2007年,J.A. 巴约纳凭借其长片处女作《孤堡惊情》(El orfanato)闯入国际影坛,这部电影既获得了评论界的赞誉,也取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23 这个项目始于巴约纳与编剧塞尔希奥·G·桑切斯的相遇,后者向他提供了剧本。24 为了实现他对这个哥特式恐怖故事的宏大构想,巴约纳深知他需要比一般西班牙制作更多的预算和拍摄时间。他联系了他的导师吉尔莫·德尔·托罗,而德尔·托罗信守承诺,以联合制片人的身份加入。德尔·托罗的参与起到了变革性的作用,不仅使电影预算翻倍,还给予了巴约纳所需的创作自由。23

作为一部西班牙与墨西哥的合拍片,这部电影刻意向1970年代充满氛围的西班牙电影致敬,这一点通过邀请该时代的资深演员杰拉丁·卓别林参演而得到了强调。23 巴约纳打造了一部摒弃了当代恐怖片中常见的血腥和“廉价惊吓”的电影,转而回归经典的心理恐怖,通过悬念、氛围和一种可感知的恐惧感来构建。27 故事围绕着劳拉展开,她带着家人回到了童年时期的孤儿院,但她的儿子却神秘失踪,似乎是被孤儿院里的幽灵所为。

该片在2007年戛纳电影节的首映引起了轰动,获得了长达10分钟的热烈起立鼓掌。23 它随后成为当年西班牙票房最高的电影,并在14项戈雅奖提名中赢得了7项,包括巴约纳的最佳新导演奖。1 《孤堡惊情》的成功在于它巧妙地将独特的西班牙电影传统与具有普遍共鸣的情感核心相结合。虽然巴约纳的风格选择和演员阵容为影片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和美学基调,但其核心叙事——一位母亲对失踪孩子的绝望寻找——触动了普世的恐惧和强大的人类戏剧。32 这种双重性使影片超越了“外国恐怖片”的范畴,确立了巴约纳作为一位重要新锐人才的地位,他能够通过类型片的精妙语法,探索母性、悲伤和失落等深刻主题。32

情感史诗:在《海啸奇迹》中幸存

在他的第二部长片中,巴约纳从超自然恐怖转向了自然灾害的严酷现实,于2012年推出了《海啸奇迹》(Lo imposible)。37 这部电影根据玛丽亚·贝隆及其家人的真实经历改编,他们在泰国度假时,不幸遭遇了2004年印度洋的毁灭性海啸。37 巴约纳以极大的诚意对待这个项目,不仅在泰国多个真实地点取景,包括这家人当时下榻的兰花海滩度假村,还与贝隆本人密切合作,以确保她经历的情感核心得到忠实再现。39

这部电影在技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了重现海啸,巴约纳坚持使用真实的水,而不是完全依赖电脑特效,他认为这对于真实描绘事件至关重要。37 为此,他们在西班牙建造了一个巨大的水箱,结合了数字效果、按1:3比例精心制作的微缩模型以及巨大的慢动作水流,创造了电影史上最震撼、最恐怖的灾难场景之一。40 这一壮举巩固了巴约纳作为一名能够为故事驾驭巨大后勤和技术挑战的导演的声誉。

《海啸奇迹》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商业上的成功。它获得了14项戈雅奖提名,并赢得了其中五项,包括巴约纳的第二个最佳导演奖。1 娜奥米·沃茨的精湛表演为她赢得了奥斯卡和金球奖的提名。30 评论家们称赞这部电影是一部令人痛心且深刻感人的杰作,是迄今为止情感上最真实的灾难电影之一。37 然而,影片也因“洗白”而受到严厉批评,因为它选用了白人、讲英语的演员——沃茨和伊万·麦克格雷格——来扮演西班牙的贝隆一家。44 据报道,这一决定是为了扩大影片的国际吸引力,而且贝隆本人也亲自挑选了沃茨来扮演她,但这一争议凸显了好莱坞长期存在的问题,并引发了关于真实故事中代表性的重要辩论。37

尽管存在争议,这部电影还是巩固了巴约纳“情感现实主义”的导演标志。对他而言,首要目标不仅仅是描绘海啸,而是让观众感受到身处其中的角色们主观而深刻的体验。令人敬畏的技术奇观只是工具,而非最终目的。巴约纳自己形容这部电影包含了两场海啸:一场是开头的物理海啸,另一场是结尾同样强大的情感海啸。47 这种“奇观必须服务于情感旅程”的理念,成为他作品的一个决定性特征,展示了他如何利用灾难的巨大规模,将角色剥离至最基本的人性,并让观众沉浸在他们原始、未经过滤的状态中。

悲伤的奇幻:以《当怪物来敲门》完成三部曲

2016年,巴约纳执导了《当怪物来敲门》,他认为这部电影与《孤堡惊情》和《海啸奇迹》共同构成了一个非正式三部曲的主题终章,探讨了母子在面对死亡时的深刻而复杂的关系。6 这部电影改编自帕特里克·内斯的备受赞誉的同名小说,而小说本身则源于已故作家西沃恩·多德在因癌症去世前构思的一个想法。49 为了确保电影忠于原著,内斯亲自撰写了剧本。49

故事围绕着一个名叫康纳的小男孩展开,他努力应对母亲的绝症,此时一个巨大的、古老的紫杉树怪物(由连姆·尼森配音)前来拜访他。这部电影在视觉上堪称奇迹,将真人表演与怪物寓言故事的惊艳水彩风格动画,以及为怪物本身打造的、令人惊叹的CGI技术无缝融合。53 它深刻而动人地探讨了悲伤、愤怒,以及伴随失落而来的那些艰难且常常充满矛盾的真相。56

《当怪物来敲门》因其情感深度、视觉创意以及演员们的精湛表演而受到评论界的高度赞扬,尤其是新人刘易斯·麦克杜格尔饰演的康纳。57 这部电影延续了巴约纳在戈雅奖上的辉煌战绩,赢得了九座奖杯,包括他的第三个最佳导演奖。1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改编作品,更是巴约纳关于艺术和叙事功能的最明确的论述。一个奇幻生物通过讲述故事来帮助一个男孩处理残酷现实的叙事结构,恰恰反映了巴约纳自己的电影哲学。他常说,“有时候,虚构比现实更能解释真相”,这正是怪物故事所体现的情感。6 通过将奇幻作为面对和理解现实的必要工具,而非逃避现实的手段,《当怪物来敲门》成为一部深刻的个人化和自我反思的作品,阐明了巴约纳在他所从事的艺术形式中看到的真正目的。

进军好莱坞:驯服恐龙与铸造魔戒

在确立了自己作为情感丰富、视觉震撼的电影制作大师的地位后,巴约纳不可避免地迈向了好莱坞商业大片的殿堂。他的首个主要系列项目是《侏罗纪世界2》(2018),这是标志性恐龙系列的第五部作品。63 为了坚守创作的完整性,巴约纳曾因剧本未完成而拒绝了执导第一部《侏罗纪世界》的机会。64 而在续集中,他与制片人科林·特雷沃罗以及他自己的电影英雄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紧密合作。13

巴约纳成功地在系列电影的框架内,将个人美学融入其中。他为这部大片注入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将影片的后半部分转变为一部设定在庞大庄园内的幽闭恐怖哥特式恐怖片——这显然呼应了他在《孤堡惊情》中磨练出的感性。66 尽管该片在全球取得了超过13亿美元的巨大商业成功,但评论界的反响却褒贬不一,一些人称赞其视觉效果和更黑暗的基调,而另一些人则批评了其剧本。68

继恐龙世界的探索之后,巴约纳接手了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启动亚马逊有史以来制作成本最高的电视剧《指环王:力量之戒》。73 他执导了于2022年首播的前两集,并担任执行制片人,肩负着为整个史诗系列奠定视觉和基调模板的关键责任。1 他通过回归J.R.R.托尔金的原著来处理这个艰巨的项目,力求捕捉书中的精髓。77 他执导的剧集因其惊人的电影级规模和视觉宏伟而广受赞誉,为后续剧集设定了很高的标准,即使是那些对整个系列持批评态度的观众也常常以此为评判依据。79 巴约纳在好莱坞的工作表明,作者的触觉不仅可以与商业大片的需求共存,甚至可以提升它们,他利用大制片厂的庞大资源,放大了自己对史诗规模和紧张氛围的独特感受力。

重返雪山:《绝境盟约》的胜利

2023年,巴约纳发布了他的代表作《绝境盟约》(La sociedad de la nieve),这部电影是他长达十年痴迷的结晶。2 他在为《海啸奇迹》做研究时发现了巴勃罗·维尔奇关于1972年安第斯空难的权威著作,并立刻意识到必须将其改编成电影。2 随之而来的是长达十年的斗争,他坚持以自己的方式制作这部电影,这段旅程最终成就了他职业生涯中最受赞誉的影片之一。2

这部影片的制作过程以对真实性的不懈追求为标志。巴约纳坚持使用西班牙语拍摄,并选用了一批相对不知名的乌拉圭和阿根廷演员,这与《海啸奇迹》中由明星主导、使用英语的方式形成了鲜明对比。2 他和他的团队与幸存者进行了超过100小时的访谈,并与遇难者家属密切合作,以赢得他们的信任,并以最崇高的敬意讲述他们的故事。87 影片的叙事视角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选择;与以往的改编不同,它通过最后去世的幸存者之一努马·图尔卡蒂的眼睛来构建,从而为所有4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发声,而不仅仅是16名幸存者。8 这种人道主义的视角也延伸到了对故事中最艰难部分的敏感处理,将食人行为描绘成一种深刻的牺牲、慷慨和爱,而非耸人听闻的恐怖。8

拍摄本身是一场长达140天的艰苦考验,为了真实地捕捉演员们身体和情感上的衰退,影片按时间顺序拍摄。8 演员和剧组人员忍受了极端条件,在西班牙内华达山脉的高处,甚至在安第斯山脉的真实坠机地点进行拍摄。89 这种对现实主义的执着是绝对的,甚至将真实的安第斯山脉镜头用作影片背景,以营造一种持续而压抑的现场感。85

最终的成果是一部电影杰作。在威尼斯电影节首映后,《绝境盟约》在Netflix上成为全球现象,观众人数达到1.5亿。2 它在戈雅奖上创造了历史,赢得了12个奖项,在普拉蒂诺奖上斩获6项大奖,并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和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两项提名。3 这部电影的成功有力地证明了巴约纳的艺术原则。在被告知一部高成本的西班牙语电影在商业上不可行十年之后,他向业界证明了他们是错的。2 《绝境盟约》的胜利不仅是其导演的艺术胜利,也可能成为国际电影业的一个范式转变,表明全球观众渴望在最宏大的规模上,观看真实的、非英语的故事。

巴约纳之触:一位导演的标志

纵观其多样化且备受赞誉的电影作品,一种独特的导演身份已然形成——一套可以被定义为“巴约纳之触”的风格标志和主题关注点。这是一种建立在强大的视觉叙事、深刻的情感现实主义和坚定不移的人文主义核心之上的标志。

在视觉上,他的电影制作精良。他与摄影师奥斯卡·法乌拉的长期合作,创造出一种以充满氛围、情感丰富的影像为特征的一贯美学。巴约纳是尺度的掌控大师,能够无缝地从强调角色孤立感的史诗般宏大远景,切换到将观众带入其内心挣扎的私密特写镜头。5 这种视觉语言与他对“情感现实主义”的关注相得益彰,这是一种优先考虑角色主观、直观体验的技巧。他通过沉浸式音效设计和对实际效果的坚定承诺来实现这一点,相信有形的、真实世界的元素能与观众建立更真实、更有冲击力的联系。47 在这背后,是他作为完美主义者的声誉;他以在从详尽的前期研究到最终片尾字幕设计的每一个创作环节都深度参与而闻名。47

在主题上,他的作品回归到一系列强有力的核心思想。他对生存和韧性着迷,反复将普通人置于非凡的、危及生命的境地,以探索他们性格的深度。8 悲伤和失落或许是他最持久的主题,常常通过母子之间强大而原始的纽带进行探讨。48 贯穿他所有电影的是一个关于叙事本身力量的元叙事——人类如何运用故事、艺术和幻想,不是为了逃避世界,而是为了理解其混乱,并在苦难中寻找意义。59

J.A. 巴约纳已经赢得了他这一代最重要的国际电影制作人之一的地位。他常被拿来与他的英雄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相比较,并取得了罕见的成就,即在情感共鸣强烈的作者电影与场面壮观、广受欢迎的商业大片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13 他是一位懂得最宏大的奇观若无人类情感核心便毫无意义的导演,也明白最私密的故事可以像任何灾难一样具有史诗感。在这个影像稍纵即逝的世界里,他的电影经久不衰,提醒着我们人类经验中那深刻、可怕而最终又无比美丽的奥秘。

分享本文
没有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