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攝影文化空間「貫文空間」落成

以川龍獨特人文地境融入當代攝影 藝術家聯展以影像重現村民昔日情懷

(2024年4月23日-香港)由香港攝影文化協會營運、香港國際攝影節策劃,位於荃灣川龍村的全新攝影文化空間

「貫文空間」正式落成,定於202459日開幕。「貫文空間」將透過推出藝術展覽以及一系列有關川龍文化和歷史及本地生態的公眾活動,將當代攝影藝術的創作、討論、學習和想像延伸至鄉郊,推動與地方文化結合的攝影發展。

「貫文空間」前身為擁有逾60年歷史的貫文學校舊校舍,通過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局的「支援非政府機構善用空置政府用地」資助計劃翻新而成,以短期租約營運。空間成立的目的為創造一個社區為本並對公眾開放的文藝空間,憑藉川龍獨特的人文地境,邀請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及研究人員作實地觀察,結合自然生態、歷史、農業、食物、社區設計、科學等角度的觀察,讓傳統文化智慧與當代觀點碰撞,同時藉著不同攝影活動,展示多元影像文化。為慶祝空間開幕,「貫文空間」將呈現本地藝術家黃淑琪和柏齊聯展

,展出兩位以訴說川龍村民的故事為本而創作的作品。

香港攝影文化協會主席高志強先生表示:「我們很高興於

2019年萌生將一所荒廢村校改造成文藝空間的想法,終於得以實現。我們衷心感謝各個單位包括發展局、文化體育及旅遊局、香港藝術發展局以及富士攝影公司對協會一貫的支持,使這修復工程得以順利進行。貫文學校甚具歷史意義,最初由村民自發籌募經費而建成,不但為川龍村內兒童提供教育,更盛載着川龍人的生活點滴。『貫文空間』將積極舉辦多元活動,以影像為媒,為這條具500年歷史的客家村落創造更多與當代生活的連結,激發全新的對話,讓更多人認識該地,透過創意得以傳承村民的珍貴回憶。」

翻新後的「貫文空間」盡量保留校舍的原貌,兩個課室將成為是次聯展的展覽場地。校舍坐擁美麗的自然景觀,前方鋪有草地,為觀者提供了恬靜清幽的環境欣賞作品。

駐留藝術家個展以攝影藝術敘述村民故事

2021年,香港國際攝影節邀得兩位影像藝術家黃淑琪和柏齊駐村,為「貫文空間」作為期兩年的前期田野考察,與村民接觸,以影像交流,並將考察結果提煉成為開幕展覽(510日至84日對公眾開放)的內容。

黃淑琪的個展名為《石頭與凝視》,她邀請一眾村民取出家庭舊照,回憶照片被拍下時的情景,從照片切入回憶,並從村民的訪談中擷取內容,以不同方式再呈現:放大聚焦、重新繪畫,以及轉化成文字。文字創作的部份交由詩人劉芷韻負責

,透過選取的照片及大量訪談素材,尋找其中隱藏的訊息,以小小說的形式,把照片中的瞬間以想像擴展及延伸,當中更特別探討了村中女性在舊時代的角色與經歷。此外,她從川龍石廠門前的石堆中借來可以承載記憶的器物,收集了村

校修葺前生長在外的野草野花及種子,打碎搓成球狀,放入種子及重新種植,將過去與現在連結,同時把生命與延續的不斷循環再現出來。

由柏齊和黃淑琪共同策劃的《影像發聲:川龍村民二三事》,顧名思義,就是透過影像去說出自己的故事。藝術家希望從村民拍攝的影像,看到屬於他們的川龍故事。他邀請了翟曼菁女士(Heidi)、陳偉昌先生(昌哥)和曾劍文先生(文哥)三位村民參與。三人背景各異,眼中看到的川龍也有不一樣的面向。Heidi 是攝影愛好者,兩代居於川龍,與先父,攝影界前輩翟偉良先生有著共同興趣,她家位處的溪旁、木棉樹和黃貓成為了她拍攝的日常題材,其作品率性自然。同樣是兩代居於川龍的昌哥則藉著自己的家庭照述說一個潮州人家庭在川龍建立家園的過程:在客家村定居,為村民修橋整路,並在村子裏漸漸確立了他們的身份認同。昌哥重回昔日的拍攝位置,由柏齊幫忙拍攝,並製作成今昔對照的作品,為村子的變化留下見證。原居民文哥少時曾學習攝影,照片講求明暗對比,相片有著六七十年代沙龍攝影的影子。他拍下了兒時所到之處,以及昔日在山林間常見的景物,藉著攝影尋找失落了的天地。柏齊藉著今次展覽,讓生於此地的人,以攝影藝術的形式述說他們的故事,而觀者也可以借此機會,透過村民的視覺去了解這片土地。

恆常項目、工作坊以及合作計劃

除了展覽之外,「貫文空間」將會推出一系列恆常項目及工作坊,透過邀請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像創作藝術家,與大眾進行深入的在地交流,重點活動包括:攝影沙龍(Photography Salon)、河溪生態研究及生態導賞班、攝影書角(Photobook Corner),以及與不同單位合作的研究計劃等。當中一些活動在空間正式開幕之前經已在不同的場地進行,反應踴躍。

自去年12月開始舉辦的攝影沙龍,目的是為參與者提供一個平台學習攝影及交流經驗,並邀請攝影從業員、研究人員、作家和評論員帶領進行深入討論。其中,藝術家黃淑琪帶領參加者再次走進川龍,進行對觀察和凝視習慣的自省。最近

,生態攝影師馮漢城亦就著其策展的《一生螈命》展覽,在貫文空間分享和帶領參加者走進香港瘰螈路殺現場。

英國藝術團體The Sustainable Darkroom成員之一的Alice Cazenave今年3月進行了一個月的駐村研究,期間在川龍舉辦了一系列永續攝影實踐的工作坊,帶領參加者使用當地植物以製作天然顯影液,以及在村內進行攝影漫步。她亦與多位藝術工作者就「永續藝術的實踐」為題進行了圓桌討論。

去年,「貫文空間」夥拍香港戶外生態教育協會(OWLHK)展開了川龍河溪生態研究及導賞員培訓計劃,探索並了解川龍不斷變化的自然環境。 在為期八個月的研究中,OWLHK進行了一連串實地考察,並將於今年5月展示研究成果。 OWLHK最後會將研究結果付諸實踐,結合其在香港生態學和生態導賞員培訓方面的專業知識,創建一個深入的培訓計劃。

除此之外,「貫文空間」亦將對川龍村進行為期兩年的視覺研究,針對的範圍包括當地的歷史、文化遺產和動植物。計劃進行期間將會不定期舉辦「開放工作室」展示研究進展,並隨後在不同學校和社區中心舉辦巡迴展覽及工作坊。

更多有關「貫文空間」的資訊和活動消息,請瀏覽網頁https://hkipf.org.hk/zh/ ,以及社交平台: Instagram @koonmanspace、Facebook: HKIPF 香港國際攝影節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Photo Festival。

分享本文
记者兼艺术家(摄影师)。MCM 艺术版编辑。联系方式:art (@) martincid (.) com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